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榆中盆地是一个较为独立的、边缘由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盆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阿干镇组,为河流相沉积体系;含煤地层及煤层赋存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控煤构造样式主要有逆冲叠瓦型、背斜—断裂组合、半地堑型。通过对榆中盆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合以往的找煤成果,该区找煤方向主要应以逆冲断层的上盘和正断层的下盘为主,推断在盆地的东南缘和羊寨拗陷为煤炭资源的有利地段,也是今后进行煤田地质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徐鑫强  王鑫  黄建平 《高原气象》2011,30(1):208-216
选取张掖和兰州榆中两地春季沙尘气溶胶连续观测资料,主要对2008年5月发生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变化和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发生与锋面过境有关;对比分析背景天气下气溶胶浓度,发现榆中站气溶胶浓度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而张掖站主要受自然源的影响.两地沙尘过程的发生时间与物理属性不完...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46,11(Z3):439-442
  相似文献   
4.
近50年兰州城乡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周末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莉  李栋梁  杨民 《高原气象》2006,25(6):1161-1167
利用兰州站和相邻的榆中站分别代表城市和乡村,采用其近50年逐日温度资料,应用周期分析方法,研究了两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性。结果表明:兰州年平均气温以0.34℃/10a显著升高,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其变暖速率明显比临近乡村站快。规律性的工作日和双休日影响了城市气温变化,造成了明显的周末升温、7天周期的显著“周末效应”。  相似文献   
5.
榆中盆地通过重、电、微动等综合物探方法点面配合在不同地段勘查,结合岩性测深和钻探验证以及与相邻兰州地热田对比,提出榆中盆地南部坳陷基底埋深大、储盖层厚、水源、热源具备,是地热赋存有利部位,城区附近是地热开发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6.
兰州盆地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新发现(摘要)张行(甘肃省博物馆兰州730000)1991~1992年,在兰州盆地东北缘的榆中上花岔乡上苦水村,发现了一处层位确切、门类较多的化石点。哺乳动物化石沿黄土冲沟延续出露,达数公里之长。这种类型的化石点在甘肃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