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9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1066篇
测绘学   904篇
大气科学   2127篇
地球物理   767篇
地质学   1405篇
海洋学   802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444篇
自然地理   133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成都及附近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成都及附近等7个地区多年气候资源及人体舒适指数进行分级比较,得出了7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指数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当地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第22太阳周(1987年1月至1992年12月)中发生过M级以上的X射线耀斑(Hα耀斑级别≥M级,并伴有X射线的耀斑)对应的395个活动区资料进行了耀斑指数的统计,得到的结果:1.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级别综合指数表,2.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表,3.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4.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濯斑总指数直方图,该图表明第22太阳周活动的极大年分别是1989和1991年,为第23周太阳活动预报提供了可用参数。  相似文献   
4.
沉积盆地有机质自由基热演化特征及其作为古温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温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本文针对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沉积盆地古温标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自然演化系列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的热演化特征;根据自然演化系列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数据,对热模拟实验下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进行校正,由校正后的数据初步建立了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g)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6.
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新军  赵仲辉 《岩土力学》2008,29(2):381-385
通过对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含10 %粉土)进行一系列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研究了粉土、孔隙比和围压对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净砂与粉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均会出现应变软化现象(即不稳定性)。同一围压下脆性指数(IB)随孔隙比增加,但不稳定线的应力比随孔隙比增加而减小。引用等效粒间孔隙比(ege)后,净砂和粉砂在ege-ln p?平面上拥有基本相同的临界状态线。在临界状态理论及等效粒间孔隙比的基础上,提出在同一修正状态参数(?ge)下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有相似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谷鲁群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夏子街地区的野外地层露头观察、追索及钻孔资料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该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是一套以灰绿色砂岩和红色、棕红色泥岩组成的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内陆湖相碎屑沉积,发育浅水三角洲体系,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相组成.吐谷鲁群碎屑岩的碎屑粒度由下而上可分为两个大的韵律旋回,即粗-细-粗-细,反映了水体扩展到萎缩再扩展的过程.有利铀成矿的砂岩层主要集中在两个韵律旋回的底部,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决口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堤环境.  相似文献   
8.
海洋光合有效辐射分布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一类海水,采用美国标准大气模型和一类水体海洋生物-光学特性的半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模式。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大气、海-气界面和水体的光辐射传输过程,能较好地用于分析叶绿素浓度以及光辐射场的角分布对光俣有效辐射分布的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应用于计算衰减系数、光谱辐照度随深度的分布、光合有效辐射随深度的分布和真光层深度,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光动力学研究和水色遥感方面有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叶英  董波 《海洋预报》2002,19(2):23-30
本文利用1950-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50年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并对比分析了同期的副热带高压等海洋大气环流指数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粒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天然水特别是海水中胶体粒子的基本特性和最新研究成果,如胶体粒子的大小组成、粒径分布情况、逗留时间、对痕量金属的吸附、一些相关的分析分离方法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的可能作用等,并对今后的有关研究方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