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CINRAD所采用的各种体扫模式(VCP)均以仰角0.5°为起始进行扫描,通过分析雷达发射波束宽度、地物杂波对产品影响、雷达测量低仰角回波的重要性等因素,提出了CINRAD在低仰角观测时选取低仰角的原则,以及低仰角观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些型号新一代天气雷达普遍存在太阳法天线波束指向检测成功率低、精度差,而且没有天线波束宽度、雷达接收系统全链路回波强度测量误差检测功能等问题,采取5个方面改进措施:(1)改进算法;(2)改进数据质控方法;(3)改进天线控制方式;(4)改进太阳位置搜索方式;(5)降低天线转速并提高采集分辨率。实际测试评估表明:改进后的太阳法天线波束指向检测明显提高了天线波束指向精度,解决了太阳法天线波束指向检测可靠性差、成功率低的问题;现场太阳法天线波束宽度测量可靠性高,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回波强度定标要求;雷达接收系统全链路回波强度测量误差检测功能能够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定标中无法发现与天馈参数有关的回波强度测量误差偏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中,高斯束偏移方法不仅拥有射线类方法高效性,还具有波动方程类方法的高质量成像精度.但高斯束偏移受其初始波束参数影响较大,选定的初始宽度大小,直接影响近地表区域成像精度好坏,而将动态聚焦射线束引入到高斯束偏移中,在射线追踪过程中采用变化而非固定的初始宽度参数,合理控制射线束的传播范围,解决了高斯束束宽随传播距离增加发散过快的问题,且针对低信噪比的地震数据的问题,无法得到高信噪比的成像精度.本文从高斯束理论出发,采用τ-p域阈值控制和动态聚焦初始波束方法策略,发展了一种基于τ-p域动态聚焦控制束偏移方法.有效压制了噪声数据干扰,削弱了初始波束对射线传播范围影响,充分的改善了复杂构造区域的成像质量,并通过了水平层状模型和Marmousi模型,以及胜利油田东部某探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测试来验证了我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相控阵技术在天气雷达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强  刘黎平 《高原气象》2011,30(4):1102-1107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14研究所联合研制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采用宽波束发射多波束接收,从而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雷达扫描周期,但是由于相控阵天气雷达其波束宽度与增益不是定值,而是随着仰角发生变化,同时相控阵天气雷达采用了脉冲压缩技术,因此需要对Probert-Jones提出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由于L波段雷达波束宽度(≤6°)比59—701型二次测风雷达波束宽度(垂直波瓣≤10°,水平波瓣≤11.5°)要窄,测角精度比较高。这样也给我们的操作人员在遇到丢球时找回目标带来了困难.不能像59—701那样根据四条亮线就能把球迅速找回来,必须结合L波段雷达的新特点进行抓球,做到快而准。以免造成资料缺测或重放球。  相似文献   
6.
张志强  刘黎平 《气象学报》2011,69(4):729-735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14研究所联合研制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采用宽波束发射多波束接收,从而很大程度上缩短雷达扫描周期,但是由于相控阵雷达其波束宽度的增加以及波束宽度与增益不再是定值而是随着仰角而发生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雷达探测分辨率,造成其回波细节的缺失。为了比较该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云反射率因子大小和结构方面的差异,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模拟出空间分辨率很高的降水云团,并模拟相控阵天气雷达和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波束特性对其进行扫描,通过模拟扫描得到的反射率回波,分析了对同一降水云团、相同距离位置,相控阵天气雷达与S波段常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控阵雷达对回波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平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回波的结构,减弱了回波的中心强度,使一些小的强回波中心消失。相对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减少了极弱回波与强回波的面积,增加了中间强度回波的面积。探索了模拟分析相控阵天气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的方法,为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定标和定量测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