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V-3θ图像结构预测方法,可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预报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对2000年6月沙澧河流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了具有预测意义的大暴雨过程的V-3θ图像结构特征.无探空站的区域强降水,在周围临近站点资料上亦有较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跨世纪的"冰臼"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臼"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书中"冰臼"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臼"遗迹的保存机理、"冰说"理论以及模拟"冰臼"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阐明了:天坑、天井、冰洞、冰湖不是"冰臼";闽、粤无"冰臼";"冰说"理论不成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珏  李清平  唐林 《干旱气象》2010,28(1):91-95
尝试利用欧阳首承教授提出的信息数字化方法,对2009年湖南省的高温热害天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方法不仅可以揭示高温、热害天气的特殊性和预报的客观依据性,而且具有超前2~3 d的预报期。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一线预报人员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俞  钮儒科王虎 《广西气象》2007,28(A02):59-60,55
用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琼海市2006年11月16日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表明:V-3θ结构信息图对暴雨的出现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逐时T bb图和雷达回波降水率对暴雨的落区和降水量大小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5.
溃变理论在汕头暴雨天气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溃变理论的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和溃变图分析了汕头的一场暴雨天气,说明怎样运用溃变理论对汕头暴雨天气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V-3θ图对暴雨天气预测有着较好的指示特征,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溃变理论在暴雨天气预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天气图、卫星云图和V-3θ图结合分析不仅能清晰反映锋面天气过程,而且能够提高降水落点、降水强度及降水结束时间的预测效果.中尺度云团所表征的次涡旋和垂直顺滚流并存的区域为强降水区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Micaps 3欧阳位温分析图,运用V-3θ图结构分析法,对2013年7月1-2日锦州东部地区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锦州地区短时局地暴雨过程是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常规天气学角度预报短时局地暴雨难度较大,V-3θ图结构分析法利用特性层信息的非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反映垂直方向的涡旋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暴雨预报能力的不足。在短时局地暴雨发生之前12-24 h,锦州及其上游地区的V-3θ图有超低温存在;从暴雨开始至暴雨结束,锦州地区逐渐从“顺滚流”转为“逆滚流”;θ、θsed和θ*曲线有多处左倾转为平缓右倾,不稳定能量逐渐减少;水汽条件从有干层侵入至整层湿层,最后转为整层干层,这些特征对锦州地区短时局地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分析雷达速度资料可以判断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进而判断“滚流效应”,弥补V-3θ图时空分辨率低的不足;不同下垫面分布可以改变边界层的风向风速,从而影响“滚流效应”,这也是局地暴雨落区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9年1月到2010年4月的大雾资料,采用溃变原理的V-3θ图结构方法,重点分析了2009年12月10日山西省大范围大雾天气过程,给出山西省区域大雾结构预测要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V-3θ图像结构预测方法,可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预报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对2000年6月沙澧河流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了具有预测意义的大暴雨过程的V-3θ图像结构特征。无探空站的区域强降水,在周围临近站点资料上亦有较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溃变原理的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对高温天气的预测,特别是在气温异常偏高的情况下,发现滚流的方向性构成了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