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8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居为民  高苹 《气象》2000,26(2):50-53
这10多年来江苏省代表站的小麦白粉病始病期、严重率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滑动相关普查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白粉病发生的影响作用,发现对白粉病始病期和严重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影响作用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粉病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5.2%。利用该预测模式在2006年和2007年对商丘市白粉病发病面积进行预测,预报精度分别为93.1%和90.2%。  相似文献   
3.
在统计分析洛阳市1984 ̄1996年小麦白粉病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盛期,盛期平均病株率,严重度的预测模型。经回验和预报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白粉病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小麦白粉病的预测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小麦白粉病的预报模型中多以气象环境作为主要的预报因子,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理论、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理论以及其他一些数学方法建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南省10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1年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白粉病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各地区病叶率和发病面积的大小,构建了综合发病指数,对全省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强度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各要素场第一、二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可用来解释各要素场大部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小麦白粉病发病风险北高南低,综合发病指数与小麦生长季的降水和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5.2%.利用该预测模式在2006年和2007年对商丘市白粉病发病面积进行预测,预报精度分别为93.1%和90.2%.  相似文献   
7.
祁宦 《气象》1994,20(2):40-43
分析表明,冬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轻重,取决于法地小麦孕穗期前后的光照,降水量,雨日数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利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通过计算条件频率,得出淮北地区冬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的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达91.7%。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年裕民县5—7月气温、降水、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了裕民县打瓜白粉病发病及流行期间所对应的气候条件,阐述了气象要素的变化在病菌浸染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5—7月裕民县气温较历年同期偏低,7月降水明显集中且中旬以连阴雨天气为主;播种期温度偏低及开花座果期降水分布集中、光照不足是导致2009年打瓜白粉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