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根据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艾比湖ZKooB孔中孢粉组合及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阐述了北疆内陆干旱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演化状况。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大气降水以及大气和土壤中相对湿度波动变化的影响,艾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在最近15000a中至少经历了10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变化,并且与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基本符合,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晚更新世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是在全球变  相似文献   
2.
2500年来艾比湖的环境演变信息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通过对艾比湖缘1,8m浅孔的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结合14C测年资料分析。指出近2500年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气候波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约在公元前300~400年,是艾比湖面积缩小时期;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即东周末至西晋,是艾比湖水位较高时期;约公元300—1400年,即东晋至15世纪初,是艾比湖的高水位时期;约15世纪初至17世纪中是艾比湖的水位下降期,但水位比现代仍然高;约17世纪中至19世纪初的小冰期是艾比湖的水位上升期。研究还提供了历史时期湖泊的盐度变化和湖周发生大火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增湿调温的气候调节功能是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位于干旱区的湿地,其增湿调温功能尤为明显。湿地自由水面巨大的水汽蒸发及湿地茂密植被剧烈的水汽蒸腾,是其增湿调温、调节气候的主要物质基础。通过计算艾比湖湿地年水汽蒸发、蒸腾量,得出其每年调节气候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7788.86×104元,占艾比湖湿地总生态服务价值的31.9%,位居研究区各项生态价值之首。结果表明,增湿调温的气候调节功能是处于极端干旱地理条件下的艾比湖湿地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现有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归纳分析,界定了复合荒漠化概念.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各类荒漠化的现状与动态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单一主导因子荒漠化类型面积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2.29%,复合荒漠化面积占17.71%.2002~2005年,艾比湖湖面面积缩小了322.5073 km2,相应的总体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了7.18%,复合荒漠化面积增加了133%.土地荒漠化的过程同时也发生了变化,风蚀、复合荒漠化增加而土地盐渍化减少,荒漠化程度加重,复合荒漠化类型增加并向其他土地类型扩展.  相似文献   
5.
朱永生  张莉萍 《地下水》2010,32(4):131-132
艾比湖流域是一个多元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近十几年来,随着艾比湖补给水量的减少、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湖面水域萎缩、湖周湿地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以艾比湖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湖面动态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强流域统一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加强相关科研工作等四项艾比湖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1972~2011年期间艾比湖面积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期Landse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水指数,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提取新疆艾比湖水域面积;利用湖泊面积动态模型和质心偏移模型,研究艾比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时期艾比湖面积在不断萎缩,湖泊总面积从1972年的583.14 km2减少到2011年的468.11 km2,缩小了19.73%;湖泊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1.23 km,表明艾比湖在退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DEM数据源的艾比湖流域仿真水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岩  张飞  王娟  张月  李瑞 《测绘科学》2018,(3):35-44,57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在仿真水系模拟方面研究较少和数据适用性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SRTM3-DEM和ASTER-GDEM两种数据源对艾比湖流域进行仿真水系模拟和精度对比的研究。采用ArcGIS Hydrology模型分别对两种DEM进行水系模拟,通过多次设置参数和阈值,实现了不同水平分辨率和不同阈值河网水系的对比分析;然后利用Google Map河流数据和实测水系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同时采用"套河差"算法研究水系的差异。结果表明:SRTM3-DEM模拟的河网水系与实际水系更接近,吻合精度较高;DEM的坡度和水平分辨率对模拟水系的影响不大,但DEM的垂直精度对模拟水系的吻合精度起控制作用。本研究为艾比湖流域在水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艾比湖是新疆北部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这里分布的大片长龄胡杨是过去气候变化良好的记录体。本文利用艾比湖东岸的胡杨树轮资料,分析其宽度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和δ^13C序列,并对δ^13C序列进行了校正处理。树轮参数的气候意义分析表明胡杨树轮宽度所含的气候信息较少,而树轮δ^13C校正序列与精河夏季高温显著负相关,为荒漠平原区树轮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研究区夏季的高温超过了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A),而地下水埋深较浅,叶片气候导度(g)并没有因受到水分条件限制而减小,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叶片内部二氧化碳浓度(Ci)升高,导致胡杨δ^13C与夏季高温负相关关系。建立了胡杨树轮δ^13C校正序列与精河夏季高温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33.0%。重建的精河145a来夏季高温序列反映了这一地区气候变暖的趋势,其升温的幅度高于北半球夏季升温幅度,但二者冷暖阶段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艾比湖流域近40a来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气温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明显.艾比湖流域的气温升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冬季变暖明显,而春季变暖的趋势较为缓慢,艾比湖流域年气温的演变特点与新疆的基本一致.艾比湖流域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普遍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的环境背景下环境机制不同,所以导致了水盐(主要指水分、盐分)空间变异存在很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分析艾比湖地区含水量与含盐量空间变异,有助于更加合理的了解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一体化规律。以艾比湖为中心把艾比湖区域分为三个靶区:绿洲、荒漠、湖区,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个区域的土壤水分、盐分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绿洲、荒漠、湖区这三个区域表层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其含盐量大小依次为:荒漠→绿洲→湖区,而含水量却相反;绿洲、荒漠和湖区土壤含盐量的变异系数均在85%~150%之间,属高强度变异,含水量变异系数均介于55%~75%之间,属中强度变异。说明荒漠区域盐分含量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强;而水分含量的水平相对较为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弱。绿洲、荒漠、湖区土壤层10~20 cm与20~40 cm土壤层含盐量的存在显著性相关性(p<0.01),即绿洲的相关系数0.913,荒漠的相关系数0.966,湖区的相关系数0.941,绿洲与湖区土壤表层与亚层含水量存在显著性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和0.908。说明绿洲与湖区土壤层0~10 cm与10~20 cm土壤含水量存在水分转移现象,荒漠区域这种现象不明显,可能与沙漠炎热地表环境和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艾比湖地区不同环境背景下秋季的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分布特征,为艾比湖地区农作物灌溉管理及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