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采用细胞自动机研究波动问题的建模方法,针对一维、均匀、各向同性固体介质中弹性纵波的微观机制,借用一经典弹簧振子模型、细胞自动机格子气模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无限深势阱模型,建立了一个细胞自动机有限深势阱模型,从量子力学角度出发,基于介观物理和纳米概念,以微观精子的德布罗意假设为基础,利用薛定谔方程,讨论了该模型中粒子(分子组)的振动速度与粒子物质波波速之间的联系,给出了模型中的波动方程,得出ζ=Vp(ζ为粒子振动速度,Vp为物质波纵波波速)。同时还讨论了模型中粒子的大小和能量传递问题,引入引力场,得出了能量及引力势的量子化条件,另外,对声波速度、格子气粒子振动速度和本文模型中分子组振动速度进行了比较;还对本文模型中的粒子能量分布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论角度简介波动力学建立过程中的5条假设及对量子力学解释长期引起的争论,以加深对量子力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个预测不同温度、压力、盐度和沉积物毛细管孔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 溶液 气体多相平衡模型。该模型以Van der Waals和 Platteeuw热力学模型、量子力学从头算粒子相互作用势能、DMW 92状态方程和Pitzer电解质理论为基础,能在很宽广温压范围内预测温度、压力、盐度和毛细管力对甲烷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影响。通过对比本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可知本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海水和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对于一定盐度下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温压条件的在线计算可浏览: www.geochem model.org/models.htm。  相似文献   
4.
在一本名为《猫的摇篮》的书中,有个东西叫“冰119”,在室内温度下,水呈固体,倒出来一点,地球上的所有水都会成为“冰119”,变为固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怪,但这一灾难确实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
硼是一种中等挥发性元素,具有11B和10B两个稳定同位素。两个同位素间高达10%的相对质量差使其在地质过程中引起高达-70‰至+75‰的硼同位素变化。硼在自然界主要与氧键合形成三配位(BO3)和四配位(BO4)结构,因而11B和10B间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控于三配体(BO3)和四面体(BO4)间配分。本文综述了低温和高温地质过程的硼同位素分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在溶液中B(OH)3和${B(OH)^{-}_{4}}$间硼同位素分馏受pH和热力学p-T条件控制,实验和理论表征获得常温常压条件下的B(OH)3和$B(OH)^{-}_{4}$间同位素分馏系数(α3-4)变化范围为1.019 4至1.033 3。低温条件下矿物(如碳酸盐、黏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针铁矿、水锰矿、硼酸盐)与溶液间硼同位素分馏行为除了受p-T-pH影响外,矿物表面吸附引起的分馏效应十分显著。在中高温过程(蒙脱石伊利石化、富硼电气石和白云母矿物与热液流体,以及硅酸盐熔体与流体)中硼同位素分馏行为受到硼配位构型、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控制。随着硼同位素分馏机理研究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地质储库硼同位素端员特征表征,硼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灵敏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探究成矿作用与成因模式和重建成矿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目前矿床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难点在于实现不同赋存相(如流体、矿物和熔体)中硼配位键合结构和硼同位素组成的精细化表征。  相似文献   
6.
转动矩阵在角动量理论中起着非常基本和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被推导通过使用各种方法。提出一个新的方法研究角动量算符的本征态和转动矩阵。该方法采用角动量算符的有关公式和角动量的生成元算符的SU(2)代数的解纠缠公式,得到任意分量的角动量算符的新本征态,利用该本征态进一步推导出角动量算符的新转动矩阵表示。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较,方法具有简单和直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牛顿力学是研究宏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中有许多超乎宏观世界的现象,有些很神秘,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科学的认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量子纠缠现象。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的事件。当你对其中的一个量子进行测量时,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也可以被感知,可以被关联测量。量子纠缠是量子系统区别于经典系统的最不可思议的特性。量子纠缠正是由于它过于神奇,很难验证,故引起学术界争论不断。但是,由于量子纠缠具有的强大功能,正在成为国际大国竞相发展的焦点。文中讨论了量子纠缠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探讨了量子纠缠应用的若干实例,包括量子纠缠的隐形传态功能,量子纠缠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进步,量子纠缠与大数据结合开创了量子机器学习方法等。至于量子纠缠技术如何应用于地质学,国内外还没有先例,但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不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两个具有相关关系的粒子之间容易产生纠缠,纠缠特别容易出现在具有亲缘关系(因果关系)的群体中。我们研究地质学问题,最喜欢、最关注的即成因问题,如岩石成因、矿床成因、变质成因、沉积成因等等。成因关系即因果关系。因此从成因研究入手,可能是量子纠缠技术在地质学上应用的切入点。从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现状和国际生存空间角度出发,我们应当重视对量子纠缠技术应用的研究。将量子纠缠技术引入地质学领域是一件前无古人但肯定后有来者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描述宏观粒子状态与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类比法引入波函数,使人们感到引入波函数的必要性。并对量子力学基本方程进行剖析,从而清楚地阐明了薛定锷方程确定能反映微观粒子状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以便引导人们深入理解。剖析要点如下:(1)方程必需从复数表示式出发;(2)方程必须满足线性的要求;(3)必须满足物质波本身的属性;(4)该方程需满足一般情况,而不是满足E,P的特殊性;(5)该方程应是波函数对时间的  相似文献   
9.
As we now know, there are at least two major difficulties with general rel- ativity (GR). The first one is related to its incompatibility with quantum mechanics, in the absence of a consistent, widely accepted theory that combines the two theo- ries. The second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ark sectors-inflaton,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by the energy-stress tensor, which are needed to explain a variety of astronomical and cosmological observations.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the dark sectors themselves do not have any non-gravitational or laboratory evidence. Moreover, the dark energy poses, in addition, a serious confrontation between funda- mental physics and cosmology. Guided by theoretical and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we are led to an idea that the source of gravitation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GR should be modified. The result is in striking agreement with not only the theory, but also the ob- servations, without requiring the dark sectors of the standard approach. Additionally, it provides natural explanations to some unexplained puzzles.  相似文献   
10.
李纯 《西北地质》1995,16(4):90-93
本文探讨电子被势谷散射的问题,把讨论延伸至菲涅尔型衍射的情形,问题的复杂性是显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