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
综述了金属氧化物对金属基烧结金刚石工具胎体材料的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胎体与金刚石结合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阐述避雷器自身防护问题及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分析氧化锌避雷器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对六价铬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研究了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在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s)上的吸附情况.双金属氧化物(LDOs)能通过吸附环境中的阴离子和水分子来恢复重建水滑石结构.实验表明,Mg/Al-LDOs对Cr(Ⅵ)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都远大于未焙烧的Mg/Al型水滑石,后者的吸附机制主要是离子-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Mg/Al-LDOs对Cr(Ⅵ)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3h,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Mg/Al-LDOs对Cr(Ⅵ)的平均吸附量大约为64.2mg/g,略低于根据Langmuir方程算出的理论吸附量(74.83mg/g),远小于水滑石的最大阴离子交换容量(301.6mg/g),这主要是环境中的CO2-3离子的竞争吸附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对大洋27航次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获取的3个多金属氧化物样品进行了X射线矿物衍射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及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所取样品处于多金属氧化物发育的初始阶段,具有独特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1)相较于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海盆获取的多金属结核样品,本研究样品的矿物组成中含有异常高的石英、斜长石以及黏土矿物,而水羟锰矿和钙锰矿含量较低。(2)样品中铁相矿物主要为正方针铁矿(91.6%),另含少量纤铁矿(8.4%),推测是纤铁矿向更加稳定的正方针铁矿衍变的结果。(3)由于样品中深海黏土组分以及氧化物核心物质的混入,加上吸附金属氧化物时间较短,导致SiO2和Al2O3含量均高于正常结核,而Fe、Mn、Cu、Co、Ni等其余金属元素含量较低。(4)由于形成时间较短,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ΣREE仅约为0.4×10-3(一般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结核中稀土含量均大于1.0×10-3);加之海水氧化还原作用的降低以及研究区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Ce元素未表现出多金属结核中常见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三种吸附剂吸附亚砷酸根离子过程中溶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氢氧化铁在吸附过程中的pH值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0~6分钟为第一阶段,体系的pH值快速上升,指示亚砷酸根置换了固相中的氢氧根;7~40分钟为第二阶段,pH值变化不大,指示Fe(OH)3凝胶对亚砷酸根离子的吸附达到动态平衡;40分钟后为第三阶段,溶液的pH值呈单边下降趋势,这一阶段吸附剂与被吸附的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缩合反应,并释放出H+。Mg-Al-LDO在吸附亚砷酸根的反应过程中pH值持续上升,它具有从水溶液中获取阴离子以恢复其前驱体结构的能力,这一反应中有氢氧根生成;Mg-Fe-LDO兼有前两者的吸附机理,吸附反应过程pH值的变化趋势此介于二者之间。氢氧化铁在加热前后吸附容量变化不大,25C和90C时分别为69.7mg/g和73.7mg/g,而Mg-Al-LDO和Mg-Fe-LDO的吸附容量在25C时分别为62.4mg/g和82.5mg/g,在90C时分别增加到114.9 mg/g和199.0 mg/g。Mg-Al-LDO和Mg-Fe-LDO在90C条件下吸附容量的大幅增加,可能和溶解CO2的干扰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We review petrologic observations of reaction textures from high-grade rocks that suggest the passage of fluids with variable alkali activities. Development of these reaction textures is accompanied by regular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in plagioclase, pyroxenes, biotite, amphibole and garnet. The texture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exchange and net-transfer rea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K and Na activities in the fluids. On the regional scale, these reactions operate in granitized, charnockitized, syenitized etc. shear zones within high-grade complexes.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in simple chemical systems show that changes in mineral assemblages, includ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ydrous to the anhydrous ones, may occur at consta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ue only to variations in the H2O and the alkali activities. A simple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the activity of the two major alkali oxides, K2O and Na2O, is imple- mented in the TWQ software. Examples of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well-documented dehydration zones from South Africa, southern India, and Sri Lanka. The calculations have revealed two end-member regimes of alkalis during specific metamorphic processes: rock buffered,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for the precursor rocks containing two feldspars, and fluid-buffered for the precursor rocks without K-feldspar. The observed reaction textur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rmodynamic model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vailabl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lkali chloride and carbonate-bearing fluids with metamorphic rocks at mid-crustal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e complex effect of alkali activities in the fluid phase on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Both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closely reproduce paragenetic relations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by D.S. Korzhinskii in the 1940s.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地球化学资料充分地说明地球和隕星的化学成分属于同一类型.隕星中的隕石相和地壳上的超基性岩石的化学成分很相近似.二者之間的同位素比值,如He~3、C~(13)、S~(34)、Fe~(54)、Fe~(57)、F~(58)、K~(40)等都属于同一数量級.地球起源于隕星的假說有其一定的化学根据. 为了探索地球的成因,我們首先探索隕星的化学成因,第二步再探索地壳的化学成因. 本文采用热力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近代文献中多次被指出和試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原北郊DYYZII型自动气象站温度信号干扰的故障,结合该型自动站的信号传输方式和结构类型、设备接地网的分布形式、作用原理以及接地电阻测量值、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程度评估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常规处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对接地引线连接中由于金属氧化物作用对实际接地效果产生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不一定等于实际接地效果符合要求"的观点。在最终故障处理、验证过程中证明了金属氧化物对接地线的导电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为今后处理自动气象站温度信号干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组合型电涌保护器(SPD)中主要防雷元件之间的能量配合问题,依据IEC 62305-4与GB 50343—2010的规定要求,通过对气体放电管(GDT)、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瞬态抑制二极管(TVS)进行理论概述,再对这3种常见的防雷元器件进行并联组合后,分别进行多次冲击实验,发现不同的防雷元件的合理并联配合使用对于提高SPD整体的响应速度,缩短动作过程时间,提高SPD的通流容量与限压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实验结论对于组合型SPD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