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有机地球化学资料,首次研究和探讨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和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特征。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丰度,有机碳为0.58%,氯仿沥青“A”为210ppm,烃含量为33.8ppm;钻孔中有机碳为0.77%,氯仿沥青“A”为253ppm,烃含量为16.4ppm。从有机质组成、红外吸收光谱特征、δ~(13)C、干酪根H/C原子比,均表现为陆生植物为主,水生生物为铺,为腐殖型或腐泥—腐殖型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反映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珠江河口海区泥沙来源及淤积动态,采用以历史海图分析对比为主,~(210)Pb测年数据校核等方法,参考有关沉积速率定性方面的标志,推算出珠江口不同地段的现代沉积速率,并相应划分出高速率沉积、快速率沉积、中速率沉积和慢速率沉积或稍有侵蚀等4个分区.进而,还论述了沉积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24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Ca,Al,N,P,Mg,Fe,Mn,Ti和有机碳的测定数据,利用稳健RQ型主分量分析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珠江口外陆架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类,并将该陆架区划分成陆源细碎屑沉积区、经叠加改造的残留泥砂质沉积区、生物碎屑沉积区以及高能环境下的石英砂质沉积区。结果表明了稳健统计方法相对于传统统计方法的优越性,以及采用稳健主分量的Q载荷进行聚类分析相对于用原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西南风强迫下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2003,22(4):8-14
采用Backhaus三维斜压模型模拟了均匀西南风场对珠江口近岸海域的影响,并与无风情况作了对比;通过对珠江河口盐度场及风生环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夏季珠江河口的水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河流输沙、河口沉积与粒度信息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径和珠江流域的年输沙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期获取河流泥沙供应、河口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垂向粒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铲湾海域的沉积速率为1~3cm/a,受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条件的影响显著。2个柱样的平均粒径的最显著重现周期与珠江年输沙量的周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可能反映了季节的、年的和多年的沉积速率信息。对于每年沉积厚度在厘米级的环境,以毫米级的高分辨率进行粒度分析,有可能揭示出沉积物供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本研究亦可为其他河口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seasonal changes (monthly samples from September 2001 to August 2003) in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amino acids, at one station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and Pearl Rivers (LA, MS: USA). Spatial changes over a 4-day transmit from river km 390 to river mouth (Head of Passes, LA)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a two-day downstream sampling from Jackson (MS) to Stennis Space Center (MS) were also determined. Temporal data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combined amino acids (DCAA, 0.8 to 2.2 μM) and dissolved amino acids in high 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HMW DAA, 0.2–0.4 μM) than in the Pearl River (DCAA, 1.4–4.3 μM; HMW DAA, 0.4–1.4 μM). Dissolved free amino acids (DFA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DCAA in both rivers, and displayed minimal seasonal variability. DCAA, HMW DAA, and particulate amino acids (PAA) were generally higher during high-flow periods, which may have suggested dominance in terrestrial sources. Carbon-normalized yield of PAA (%C-PAA) was generally higher during low-flow condition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lorophyll-a (chl-a), reflective of in situ sources. Downstream variability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River showed stable DCAA concentrations, a decline in PAA (from 1.06 to 0.43 μM), and a gradual increase in mole percent of non-protein amino acids (%NPAA). This likely reflected bacterial degrad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during falling discharge. Nitrogen-normalized yield of PAA (%N-PAA)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PAA (R = − 0.7, n = 48), indicative of short-term sedimentation and resuspension events. Conversely, downstream decreases in DCAA and middle-reach peaks of PAA and %N-PAA in the Pearl River, likely resulted from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DOM as well as algal production during base-flow conditions. The comparisons in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DAA and PAA in these different river system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in situ nitrogen and carbon cycling as related to riverine inputs of organic matter to coastal ocean.  相似文献   
9.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