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5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971篇
测绘学   3415篇
大气科学   1760篇
地球物理   493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171篇
综合类   514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2.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简要回顾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就如何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编图单元的选择,一是以层序内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二是以相关界面为成图单元.具体方法是在对所研究的层位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系统编制不同层序内的各体系域或有关界面沉积时的古地理图.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可以揭示出一些新的地质现象,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进而以中国南方二叠纪为例,在层序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条件下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描述了其平面展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讲述了同步广播卫星电视时间信号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获得了CCTV1、CCTV2通过同一颗卫星(亚太-1A)转播的时延差值为16333μs,测量精度在10ns以内;CCTV2、CCTV4分别经两颗卫星(亚太-1A、亚洲-Ⅱ)转播,在陕西天文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时延差值为1644.20μs,精度为50μs,并分析了影响时延差值和精度的原因。同时测量了地方电视台转播亚太-1A的CCTV信号与直接接收亚太-1A的CCTV信号的时延差值,其测量精度为0.1μs。这些结果为利用同步广播卫星的电视信号进行高精度的时间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Virtual Huanghe River System: Framework and Technolog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Huang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32°–42°N, 96°–119°E. The area of the catchment is more than 752,000km2. The river is 5464km long with a drop in elevation of 4830m. Among the whole area, the moun- tainous and stone area accounts for 29%, loess and hills area 46%, sandy area 11% and plain area 14%, respec- tively. Different natural landscapes exist in this area. The Huanghe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Loess Plateau, where the soil is eroded seriously (Wang, 2002;…  相似文献   
5.
Using photoclinometry, topographic profiles across europan ridges have been produced. These profiles allow the identification of bulges in the terrain adjacent to the ridges. The bulges are assumed to have been produced by flexure of the elastic lithosphere due to the load of the ridges, which lie along cracks in the crust. The distance from the crack to these “fore-bulges”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elastic plate being flexed. Based on a survey of ridges in Galileo images with resolution <300 m/pixel, the thickness of the elastic lithosphe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at a wide variety of sites along the leading and trailing hemispheres of Europa. The average thickness is about 200 m. The elastic lithosphere underneath smooth dilational bands tends to be thicker than plains morphology, an effect that is pronounced at Thynia Linea and Astypalaea Linea. Among the ridges investigated here, more recent loading correlates with a thicker elastic lithosphere, which may either reflect an intrinsically thicker layer, or less viscous relaxation over the shorter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制图(CAC)和电子出版系统的普及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地图生产工艺。本文结合制图实践,讨论了应用Coreldraw图形软件编辑出版专题地图的适应性、系统条件和工艺流程,并总结了一些制图经验和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根据离散观测数据构制连续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分析和讨论了3种数值插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多面函数方法插值精度最高。由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核函数中心点的计算繁琐,文中提出根据分形理论和Shannon取样定理来确定核函数中心点。对滇西试验场进行模拟试算,插值精度可达到4~5(10-8ms-2)。  相似文献   
9.
冰雹云雷达回波自动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PPI资料对立体风暴进行识别,计算并提供出实用的风暴结构参数,采用矩心踊跃法和矩不变量法相结合对单体风暴和混合性风暴回波进行跟踪;最小二第线性外推预报;根据WSD-88D的冰雹算法,在风暴结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Windows98操作平台上冰雹识别系统,经单站1年11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资料检验,结果表明:雹云识别精度达82%。系统建立了大量人机对话框以方便用户,增加实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卫星激光测距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扼要综述了近几年国际上卫星激光测距的进展,介绍了国内激光测距网的现状,展望了未来卫星激光测距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