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ETAS模型分析自贡矿井注水触发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自贡地区矿井注水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按地震活动规律将注水区ML1.2以上历史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采用POWELL法反演了各阶段ETAS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存在注水的第1、2阶段背景地震比例约40%~50%,单个地震序列中余震较少。而在注水的第3阶段,由地震自激产生的余震比例较高(93.1%),而背景地震仅占6.9%,比第1、2阶段都要少,这一结果与已有的认识相矛盾。为此,提出单位时间背景地震的发生率,即ETAS模型参数中的μ值,作为判断注水触发地震的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第3阶段的确拥有最大的μ值,说明注水对该区地震触发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1939年因盐设市,是川南重镇。全市面积4300多km^2,常住人口320多万人,城区人口密度高。自贡属城市直下型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烈度高、破坏性强、地震灾害损失大的特点,被列为全国抗震设防的重点城市和全国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示范区。1985年3月29日发生在自贡城区的4.8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279人受伤,经济损失逾1亿元。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004]25号文件、省政府[2005]6号文件精神,开拓开展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思路、新办法,在自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局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我们积极探索了开展城市社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然气的组成和生物标志物的综合研究,依据实际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自贡西部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雷口坡组存在三种来源与成因类型天然气:以须家河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主要分布于雷三段储层中;以深层来源气为主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雷一1段储层中;须家河组烃源和深层烃源的混合型成因气,在雷一段~雷三段储层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4.
自贡市西山公园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规则地形和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较大,建(构)筑物选址及其抗震设防必须考虑地形和土层场地的放大效应,以避免或减轻其震害.利用自贡地形台阵记录的汶川地震(Ms8.0)的主震加速度时程,基于传统谱比法分别研究了地形和土层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1)地形场地在低频的放大效应不明显,最大仅为1.24;在高频的放大效应较显著,在1~10 Hz频带,山顶的放大效应最大,EW、NS和UD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分别为4.15、3.61和2.41,对应频率分别为5.72 Hz、6.46 Hz和7.44 Hz;在10~20 Hz频带,靠近山顶的山脊上某个地震动分量的放大效应最大,7#台站EW、5#台站NS和7#台站UD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分别为9.10、5.56和2.52,对应频率分别为16.97 Hz、16.91 Hz和17.91 Hz.(2)地形场地的最大放大效应随高度有增加的趋势,且在0.1~10 Hz频带随高度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3)土层场地水平向地震动在2 Hz以上开始明显放大,竖向地震动在4 Hz以上开始明显放大;EW、NS和UD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分别为13.4、12.168和6.0,对应频率分别为6.94 Hz、7.55 Hz和10.8 Hz.(4)土层场地与地形场地的最大放大效应相比较,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对于水平向地震动,前者至少是后者的3倍以上;对于竖向地震动,前者至少是后者的2.5倍以上.(5)无论是地形场地还是土层场地,地震动的最大放大效应均有水平向大于竖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彭光照 《江苏地质》2009,33(2):113-123
自贡地区涵盖侏罗纪3个不同时期的恐龙动物群组合。早侏罗世是恐龙动物群的萌发阶段,以原蜥脚类和原始蜥脚类恐龙共存为主要特征,属禄丰蜥龙动物群范畴;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具有过渡性质,代表恐龙动物群的繁荣阶段,特点是原蜥脚类绝迹,原始的蜥脚类和进步的蜥脚类共同成为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并开始出现一些特化的蜥脚类,肉食龙类和鸟脚类成为动物群的重要成员,剑龙类开始出现;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代表恐龙动物群发展的鼎盛阶段,特点是成渝龟类被蛇颈龟类所取代,原始的蜥脚类已消亡,特化的长颈型的马门溪龙类为主要成员,肉食龙类、鸟脚类和剑龙类向大型化发展。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兴衰和更替与四川盆地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质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物源区性质以及风化特征。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经历了低-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中侏罗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四川自贡地区晚侏罗世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立达  彭光照  舒纯康 《地质通报》2008,27(7):1049-1053
重新观察了四川自贡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巨棘龙皮肤印痕化石。化石材料清楚地显示了巨棘龙体被鳞片。这些鳞片总体镶嵌排列成网状。大多数鳞片呈五边形,少数呈四边形或六边形。鳞片之间以沟缝相接。小鳞片中散布有少量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大鳞片,每枚大鳞片被13~14枚鳞片所环绕。鳞片表面粗糙,不存在“瘤状小突”,有条索状隆突。条索状隆突可降低环境光线造成的眩光,降低鳞片表面整体亮度水平。据原始埋藏的位置和鳞片的分布推测,四川巨棘龙皮肤印痕化石的身体位置可能为前肢的肘关节及其邻近的上臂、体侧的皮肤  相似文献   
8.
论四川自贡市的城市地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根据现有的资料和调查实践,本文在剖析自贡市的地质环境特点,指出值得注意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四川自贡大山铺以其集中埋藏数量众多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恐龙化石集中埋藏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在对自贡恐龙博物馆内及其附近地层剖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该处埋藏恐龙化石地层的岩相、沉积构造、砂体形态特征以及沉积背景的分析,认为恐龙化石的埋藏环境为湖泊三角洲,恐龙由于某种原因死亡后,经过河流搬运埋藏于湖泊三角洲前缘的河口砂坝之中,而非由于中毒异常死亡原地埋藏.  相似文献   
10.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injection in mine wells in the Zigong area and seismicity,we divide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f ML≥1. 2 into 3 phases according to seismicity behavior,and the ETAS model parameters are then inversed by the POWEL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ase 1 and 2,in which there is no water injection,have moderate-to-low ratio of background earthquakes ( 40% ~ 50%),and aftershocks are relatively less for a single earthquake sequence. In phase 3,where there is w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