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地震反射特征及靶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前人对黄海海域油气勘探成果,作者对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陆相中生界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该区下步油气战略性调查的首选目标。并提出北黄海陆相中生界油气勘探应以东部凹陷为主,同时兼顾中部凹陷。南黄海北部坳陷近期油气勘探重点应选择北部凹陷和加大东北凹陷的研究力度。南黄海南部坳陷陆相中生界油气勘探重点放在南五和南七凹陷。  相似文献   
3.
大港油田官142断块巨厚砂岩的储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骅坳陷官142断块中生界油藏为例,探讨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包括两个层次,一为确定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分布,二为连通体内部储层渗流差异分析。研究表明,官142断块渗流屏障主要有泥质屏障、钙质砂岩胶结屏障和钙质砂砾岩胶结屏障3种类型。通过对连通体内部砂体渗流差异性分析,将连通体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其中A类流动单元以粗孔、粗喉类型为主,渗流性能好,吸水强度大;B类流动单元储层为中孔、中喉型,渗流性能中等,吸水强度次之;C类流动单元储层多为粉细砂岩、砂砾岩或钙质胶结稍差的储层,吸水强度较差。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与研究,对预测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东部勃利盆地在早白垩世为陆缘断陷盆地。经晚白垩世和新近纪的构造反转改造后,呈改造残留型含油气、含煤盆地。该盆地在下白垩统发育有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和多套煤系地层。盆地内源岩有机质以生气为主,煤系地层为重要的气态烃的来源。在研究了勃利盆地中生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法初步估算了盆地内的油气资源量,得出盆地油气资源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图,取得不同概率下的油气资源量值。盆地的中部断陷为有利含油气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松辽盆地外围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4个层序,继而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特征、层序演化及各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研究表明,焉耆盆地中生代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盆地总体上以河流-湖泊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湖泊水体深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层序Ⅲ的水进体系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构成了本区良好的盖层;通过层序构成分析,探讨了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及区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生油岩为陆相泥质生油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侏罗系。有两个生油岩发育中心,库车坳陷区和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区。三叠系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主要为较差一较好生油岩,侏罗系生油岩则为较差-较好-好生油岩。三叠-侏罗系生油岩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型。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生油岩热演化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阿瓦提断陷-满加尔坳陷三叠系处于初熟阶段,侏罗系则处于未成熟-初熟阶段。沙雅隆起北侧,库车坳陷南缘是寻找油气藏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参加刘光鼎院士主编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图时,朱夏院士曾谈起东海南部有海相层应值得注意。事隔10年之后,其间对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地质调查和东海南部丽水凹陷油气勘探,均获得了有关中生代和古新世,甚至早始新世海相沉积的新资料。 晚印支—早燕山期,西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边缘,曾发育有晚期特提斯海。它从喜马拉雅北侧经越北红河、沿北西方向的莺歌海而进入南海;再通过南海北部陆坡槽地。至东沙以东受阻于台湾隆起后,分流成南、北两支;北支经台湾海峡向北进入东海南部,南支由台西南盆地东去进入日本海域。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中生界分布广泛,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发现,但其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包括地层划分、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控藏因素等。特别是地层时代、分层与分界等基本的地质问题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区内14口井的10个火山岩全岩样品和79个小于2μm的泥岩自生伊利石样品,开展K-Ar法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测定,分别确定了中生界的坊子组、蒙阴组、三台组和西洼组的绝对年龄值,将坊子组划归下侏罗统,蒙阴组为中侏罗统,缺失上侏罗统,并明确了各组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