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分析了12个北大别白垩纪镁铁-超镁铁岩样品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结果显示铂族元素(PGE)的含量较低,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呈正斜率型,PPGE相对原始地幔略微亏损,而IPGE强烈亏损,Pd/Ir值远高于相应的地幔比值。这些镁铁-超镁铁岩中PGE的强烈分异是地幔低程度的部分熔融过程中,PPGE主要受硫化物控制,而Ir则存在于非硫化物相如尖晶石,可能还有合金之中造成的。同时,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表明这些镁铁-超镁铁岩是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闫方超  刘庆  马雪盈  何苗 《岩石学报》2021,37(8):2579-2598
P-T-t轨迹作为变质岩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对揭示岩石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别饶拔寨镁铁-超镁铁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和就位过程长期以来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研究和温压计计算,揭示出饶拔寨石榴辉石岩经历了四个变质演化阶段:1)超高压变质阶段(M1):主要根据石榴子石中金红石的出溶,单斜辉石中石英的出溶和磷灰石中不透明矿物的出溶,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饶拔寨石榴辉石岩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2.5GPa);2)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单斜辉石(基质)+斜长石(基质),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648~700℃,P=1.47~1.94GPa;3)中压麻粒岩相阶段(M3):以石榴子石外围发育的主要由斜方辉石+斜长石组成的内圈"白眼圈"为特征,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781~796℃,P=0.92~0.98GPa;4)角闪岩相阶段(M4):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周围发育的外圈"白眼圈"为特征,其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的后成合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663~685℃,P=0.50~0.58GPa。石榴辉石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得到了3组不同的交点年龄,分别为208.1~202.1Ma、227.6Ma和817.7Ma。根据锆石包裹体中角闪石+斜长石的组合,推断208.1~202.1Ma代表了角闪岩相变质年龄的下限,227.6Ma则是高压麻粒岩相的下限年龄,而新元古代年龄(817.7Ma)与区域上的变质岩原岩年龄一致,可能代表了其原岩年龄。结合前人研究,饶拔寨石榴辉石岩记录了顺时针的P-T-t轨迹,揭示了板片俯冲(超高压变质)-碰撞-折返(降压升温过程,~227Ma)-抬升(降压降温过程,208~202Ma)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北大别燕子河地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单颗粒U-Pb年龄测定。该片麻岩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锆石,一种是片麻岩原岩中的岩浆锆石,在后期的变质事件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Pb丢失;另一种是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新生锆石。5个分析点拟合出一条很好的不一致线,得到上下交点的年龄分别为880±110Na和228±13Ma(MSWD=1.1),其中上交点的年龄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下交点的年龄代表了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变质锆石给出了238Ma的一致年龄,与不一致线给出的下交点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同。这一结果表明北大别片麻岩也经历了印支期变质作用。北大别地体为扬子板块的北缘,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缝合线应位于北大别以北。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资料检查,此项工作应由各中队领导和发动群众进行全面工作质量检查,以便为验收工作打下基础,创造性地达到国际水平或超过国际水平。检查内容包括以下资料: 1.野外所编制的全部资料。 2.野外记录簿。 3.山地工作以及各种取样的编录材料。  相似文献   
5.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 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今出露在北大别穹隆北界上的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是早白垩世造山后伸展活动的产物。野外观测、室内石英C轴组构与运动学涡度测量指示,这一NWW—SEE走向、倾向NNE的韧性剪切带,呈现为正左旋走滑运动,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该剪切带内现今所保留运动学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其形成后经历过旋转改造。以实测组构为约束的变形模拟揭示,该剪切带在早期伸展活动时为中地壳内上盘向280°方位运动的水平韧性剪切带,后在北大别穹隆上拱中被动地抬升而成为现今状态。北大别穹隆西强东弱的上隆幅度是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被不均匀抬升和旋转的主要原因。该剪切带与北大别穹隆皆为早白垩世造山后重力垮塌中形成的,具有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期的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北大别整体经历了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多阶段折返历史,因而表现为广泛发育的多期减压结构和极少保留早期的超高压变质记录。北大别榴辉岩以高温变质作用以及折返期间因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期后成合晶为显著特征。石榴子石中伴有放射状胀裂纹的单晶和多晶石英包体指示早期柯石英的转变结果,这已被锆石中发现的柯石英残晶所证实。结合北大别北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发现的金刚石等超高压证据以及三叠纪变质记录,由此证明北大别整体经历过深俯冲和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北大别榴辉岩的多阶段高温条件主要来自石榴子石-绿辉石矿物对温度计、单斜辉石中紫苏辉石+石英针状矿物出熔体以及金红石中较高的Zr含量和变质锆石中较高的Ti含量等得出的温度证据。此外,多期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中成分分带的存在,证明该区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多阶段、快速折返过程;而不同变质阶段的温度、压力和形成时代,却反映该区榴辉岩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变质演化与缓慢冷却过程。长时间的高温变质作用与缓慢冷却过程也许正是北大别长期难以发现柯石英和有关超高压记录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些成果为大别山三个不同超高压岩片的差异折返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北大别穹隆是在早白垩世造山后伸展活动中形成的。其北界为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正左行平移的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南界为北西走向、倾向南东、右行“逆冲”的五河-水吼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这两条剪切带的构造观测、运动学分析、石英C轴组构测量、变形温度分析及变形模拟,表明剪切带原先为中地壳同一近水平的韧性拆离剪切带。该拆离剪切带在原始近水平状态时的活动为上盘向280°方位的伸展运动。随后在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北大别穹隆的隆升中,这一剪切带被动地抬升与剥露,而出露于现今的穹隆边界上。变形模拟显示,北大别穹隆构造现今为近EW轴向的背形,其上隆幅度西强东弱。北大别穹隆的形成过程表明为典型的造山带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9.
忆朱子元兄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2,7(6):313-316
我和子元相识,是民国十四五年。那时子元和黄汲清李赓阳杨曾威诸兄是北大地质系二年级,我在四年级读书,朱骝先先生适自德国回来,在子元那一班教普通地质学,我也常去旁听,所以和子元汲清都很相熟。我因忝居‘老大哥’的地位,所  相似文献   
10.
吴元保 DELOULE  E 《地质论评》2001,47(3):239-244
本文对北大别西部的湖北英山万家老屋、罗田七道河尹家店和安徽金寨丁埠乡李集3个片麻岩样品中锆石进行了BSE显微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北大别存在两种类型的片麻岩,它们的原岩分别形成于晋宁期和燕山期,其中英山万家老屋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794Ma,后期地质事件对其锆石U-Pb年龄造成的影响较小;七道河尹家店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730Ma,并可能受到燕山期岩浆事件的影响,得到了140Ma左右的变质年龄;丁埠乡李集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140Ma。结合已有的年代学结果,北大别地体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岩浆事件,表明其可能为扬子板块的北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