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1.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宁夏 首创多矿种整装勘查模式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南(同原)盐化工基地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大会战在固原市正式启动。标志着宁南地区岩盐、煤炭、石灰岩、冶镁白云岩等多矿种整装勘查全面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3.
黄占伟 《高原地震》2007,19(1):53-55
0 前言 2006年,固原市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地震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震应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1—2020年固原市各地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舒适度评价指标,结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和评价方法,分析固原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固原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以寒冷为主,占全年日数的71.4%;冷和舒适的日数分别占全年日数的15.8%和12.8%;热的日数极少,仅占全年日数的0.02%,无闷热日数。(2)1—4月、9—12月固原市各地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均为寒冷;6—8月,固原市各地气候以冷、舒适为主,7月固原市各地舒适日数为15.7~24.6 d,无闷热感觉,是固原市最舒适的月份。(3)固原市各地人居环境舒适日数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舒适日数达36.2~70.2 d,占夏季日数的38.3%~67.4%,其中原州和西吉夏季舒适日数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5.
税玉海 《地球》2009,(4):54-55
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城以北15公里处火石寨乡境内.面积97.95平方公里,海拔高达2650米它雄浑壮观、神奇峻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它高耸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具有大、多、长、密、厚和雄、奇.险、幽等特征.其造型景观主要在整个区域的西北部,火石寨石峰林立.有丹崖、丹峰、怪石等,并“奇山、秀岩、茂树、洞窟“四绝”称奇,兼具中国北方山势之雄浑与南国水乡之秀媚于一处。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非常高兴这次到宁夏固原来学习、调研,同时参加"联创齐争"的理论研讨会。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领导和各位同志们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给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向我们"9+1联创齐争"各个参与单位,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表示热烈的祝贺!固原是个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市委市政府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工作上有创新,有办法,而且有成效。据我们了解,固原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这次"9+1联创齐争"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10,(4):91-91
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宁夏自治区科协、宁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自治区科技厅、固原市科协、固原市教育局、《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等单位主办,宁夏自治区固原一中、宁夏自治区天文协会承办的2010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2010年固原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定于2010年5月18—23日在宁夏自治区固原市举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固原市气象行政执法现状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气象行政执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基于土地的属性特征,构建了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土地自然属性相对较低而社会属性相对较高,土地利用行为特点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广度开发求得生存与发展,土地利用效益差,人地关系紧张;1982—2000年,在科技因素的引导下,土地的自然属性增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升,人地关系缓和;2000—2010年,在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土地自然属性继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人地关系和谐。整个研究期内,在科技和政策因素的驱动下,人地关系不断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