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4篇
  免费   1583篇
  国内免费   1025篇
测绘学   752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3128篇
地质学   2891篇
海洋学   568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下若尔盖高原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于2016年4月23日,在若尔盖县喀哈尔乔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将生长着木里薹草的原状土柱移栽至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验场的木箱内,使木里薹草继续生长;设置3种模拟积水深度,分别为20 cm、10 cm和0 cm(无积水),于2019年6月30日、7月16日和8月1日,测定各积水深度下木里薹草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3个观测日的木里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著减小(n=5,p0.05),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大(n=5,p0.05);积水深度变化对木里薹草叶片的最小荧光产量、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和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无显著影响;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木里薹草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也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增大;随着积水变浅至无积水,木里薹草的株高变矮,叶长变短。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隆升的非线性动态有限元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建立分析模型,采用3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仿真板块速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该地区地壳岩石的等效应力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仿真得到的速度场与1998年GPS观测的速度场吻合良好;与过去一贯的假设相反,计算结果反映出地壳应力场不是静态的,而是此起彼伏,不断变化的,应力值最大且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在克什米尔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与地震多发区域吻合。  相似文献   
3.
地壳对海洋潮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地壳对邻近的渤海与黄海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虽然此应力场过于微弱不足以引发地震,但发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及应力场变化较大的位置恰好与某些现代地震的震中一致。这一结果表明研究地壳对广泛分布的载荷的响应对研究区域地震构造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6.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8.
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ploughing depths (A -- 60 cm, B -- 45 cm and C -- 30 cm)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Heracleum candicans Wall (Apiaceae), a threatened medicinal herb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This less-explored plant is being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crop for the mountain agriculture.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n orchard in Himachal Pradesh, India at 2500 m altitude, for two successive growth year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ll plants remained in juvenile state; in the second year, nearly 65 % plants produced flowers only under 60cm ploughing depth. Among its morphological traits, plant height, collar diameter and aboveground flesh weight were found to be strongly correlated (P 〈 0.01) with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during the first year (r =0.968, 0.925 and 0.973, respectively) and during the second year (r=0.945, 0.928 and 0.775, respectively). Increase in the ploughing dept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0.01) with all growth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belowground dry weight, marketable portion of the produce.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commercial yield; 16.28 Qt/hec) at depth A was about 2.6 and 4.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recorded at depths B and C,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learly justify the importance of deep ploughing and this paper strongly recommends it for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cropping.  相似文献   
10.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状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应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3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段GPS点水平运动速率。通过分析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东、西部块体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受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的影响,震后地壳运动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