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太行山南段沟谷杂木林的群落学特征及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雁 《地理科学》1995,15(2):188-195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北段阜平幔枝构造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是轴部乌龙沟-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控矿有利,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是轴部乌龙沟-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控矿有利,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基主要由中酸性岩和淡色花岗岩组成, 还出露少量同深成的、来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 中酸性岩具有高钾钙碱性、高La/Yb比值和高Sr(和Ba)、Eu异常不明显以及低Y等特点, 这些地球化学特点与来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的特点一致. 中酸性岩的形成可能与来自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并经历充分演化的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相互混合形成混浆、再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的复杂过程有关. 淡色花岗岩富硅和钾而贫铁镁组分, 可能代表中酸性岩分离结晶晚期的残余岩浆. 因此, 太行山中生代岩基代表相当规模的年轻陆壳增生. 在上涌的软流圈物质的作用下, 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并转化成规模巨大的中生代岩浆活动, 这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行山(以及整个东部)花岗岩虽然在稀土特征方面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一面, 但在其他方面仍有本质的不同, 不宜叫做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5.
任美锷 《地理科学》2002,22(5):543-545
我国古籍所载黄河下游最早河道有禹贡河和山经河,它们在今郑州以北均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其原因可能与公元前4280年太行山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太行山地区三山子白云岩沉积层序及矿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山子白云岩是一个分布非常广泛的穿时岩石地层单位,在太行山北段可以追索到它与下奥陶流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间的指状接触关系,中、南段,它下穿到凤山阶地层。三山子白云岩是受寒武纪-早奥陶世二级旋回海平面降低及古气候条件控制而形成的岩石地层体。  相似文献   
8.
9.
南太行山闪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太行山符山和东冶角闪闪长岩岩体的精细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符山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6.7±1.1Ma,东冶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5.9±0.9Ma,与区内基性侵入岩和北太行地区侵入杂岩具有相似的形成年龄,表明晚中生代(±130Ma左右)太行山地区经历了与华北陆块同期的重要构造岩浆事件。区内闪长质岩石SiO_2=54.84%~65.75%,MgO=1.31%~3.89%,K_2O Na_2O=6.53%~11.40%,mg值=0.36~0.58,(La/Yb)_(cn)=9.86~22.77,(Gd/Yb)_(cn)=1.51~2.00;Eu/Eu=1.00~1.23,以富集LREE、LILE元素和明显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87)Sr/~(86)Sr(t)=0.705363~0.706165,ε_(Nd)(t)=-13.8~-16.8,源自于EMI型富集岩石圈地幔,可解释为新生地幔底侵物质熔融后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其他地区一样,早白垩世南太行山地区处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
吴云霞 《地质与勘探》2021,57(2):315-324
麻棚和赤瓦屋岩体都位于太行山中段热液金属矿成矿区内,在其周围已发现石湖石英脉大型金矿等60余处热液型矿床(点),其深部和外围可能存在找矿前景。本文通过探讨太行山中段城南庄一带遥感环形构造和重力负场特征与金属矿床和岩体的耦合关系,从城南庄卫星式-多层蘑菇群式遥感环形构造群、重力负场、中酸性岩脉侵入和温泉五种证据,推测城南庄深部存在比麻棚和赤瓦屋岩体大近六倍、面积约700 km~2的中酸性隐伏岩体—城南庄隐伏岩体。城南庄隐伏岩体边界基本与布格重力负异常边界吻合,呈长轴北东向宽缓带状展布,向南西方向倾伏,北侧埋深较浅、南侧埋深较深。城南庄隐伏岩体边部(特别是产状缓外倾,具有良好成矿空间的区域)和顶部与围岩的接触带位置、环形构造形成的晚期"小岩体"内部及附近位置和中酸性岩脉附近位置是寻找热液型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