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新民  李勇 《高原地震》2000,12(4):60-63
野外地震台应用固定式太阳电池组件系统,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件的配置与太阳辐射量,平均发电量,年充电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了太阳辐射量,损失量,年充电量,组件串,并联功率计算公式,讨论了太阳能电池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在中科院青岛新丰电子有限公司为胜利油田的海上油田新建的两座太阳能电站一次调试投产成功 ,得到充分的验证。它说明开发、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力和无限光明的前景。1 天上太阳万年久 ,今日更是新能源青岛新丰电子有限公司是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公司 ,与胜利油田已有多年的真诚技术合作。他们有丰富的海上实践经验 ,有深厚的电子技术基础 ,充分利用了中科院太阳能技术研究的成果 ,大胆的采用和移植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开发、创新。几…  相似文献   
3.
根据无人值守地震台供电的特点,采用太阳能供电方案。引入最长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作为设计的依据之一,并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太阳能辐射条件的因素,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出蓄电池容量和太阳能电池板选配方式,最后给出了一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太阳能电池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据中国太阳能协会的资料,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兆瓦,世界前16家太阳能电池公司中,中国占6家,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新能源投资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0,(14):F0002-F0002,F0003
零碳离我们生活并不远。浦西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电扇、喷雾器,甚至冰块纷纷登场。但在世博会浦西城市实践区却有着这么一座没有空调,却依旧凉爽宜人的展馆——伦敦零碳馆。零碳馆屋顶采用斜坡式设计,南坡是清一色的太阳能电池。独特楼顶的“风帽”,五彩缤纷,像烟囱,又像是排风孔,随风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  相似文献   
7.
蒋猛  王川  魏顺 《地球》2022,(1):56-62
提起太阳能电池,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常常将其称为“太阳能板”或“光伏板”,它是一种通过光生伏特效应或者光化学反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然而,当有人提到发电玻璃时,大家心里会充满疑惑,玻璃还能发电吗?那么,这是一种什么黑科技呢?其实,这项“黑科技”就是在两块普通玻璃之间沉积一组先进的功能材料,使玻璃从绝缘体变成导体,并且具有发电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100℃下热退火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升的原因。借助多种表征手段,对太阳能电池的光学性能、光伏性能、载流子传输性能以及形貌进行表征。热退火后吸收光谱得到明显红移,增加了对太阳光的吸收。载流子传输性能分析表明,热退火处理能增大载流子迁移率、降低载流子的复合、增大光电流。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热处理后的薄膜具有更好的相分离和相容性。热退火后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到3.6%,提升了56%。  相似文献   
9.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生产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宇  王伯铎  蒋立荣 《地下水》2010,32(2):58-60
太阳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最常见。就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环节进行分析,得出其生产污水的特征,随之对其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讨论,通过类比法得出,可使之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王晓村 《内陆地震》1993,7(3):305-308
对年负荷均衡分布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在确定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最佳倾角时,应综合考虑方阵面上太阳辐射量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极大性。建议采用夏半年(水平辐射量较大的连续六个月)和冬半年(水平辐射量较小的连续六个月)方阵面上所接收的平均日辐射量作为判断的依据,结合全年平均日辐射量,分3种情况来确定方阵最佳倾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