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8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4时34分在四川省巴塘县境内(北纬29°54′,东经99°11′)发生 M_s6.7级地震,继后再度于4月25日和5月3日发生 M_s6.7级和 M_s6.4、M_s6.2级地震,在这次混合型强震群型地震中,M≥1.0级地震超过2万次,截至9月30日止,M_L≥2.0级地震就有3428次,面对如此众多的地震,台站地震分析仍按常规方法进行,不仅人手有限,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大震后震区人民要求地震工作者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还有没有更大的地  相似文献   
2.
喻建荣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3):278-279,311
义敦印支岛弧褶皱带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十分活跃,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优越,金、银、铜、铅、锌、锡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西南三江为有色、贵金属资源富集区,义敦为花岗岩型锡-银多金属矿集区。根据区域成矿环境及研究区成矿条件分析,找矿潜力巨大,有望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3.
1989年四川巴塘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1989年4月16日04时34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发生M_s6.7地震,随后于4月25日10时13分、5月3日13时53分和23时41分分别发生M_s6.7、M_s6.4和M_s6.2地震,到9月30日止,共发生M_L≥1.0地震21000余次,M_L≥2.0地震3428  相似文献   
4.
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等多重因素影响,为了准确分析巴塘县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取巴塘县575个自然旅游资源点,综合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对巴塘县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中西部和北东地区整体出现两个高密度“核心”区;(2)基于MGWR模型对地形地貌因素、河流水系进行分析,通过各影响因子回归系数,可知影响因子对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具有差异;(3)由于各地层岩性分布的差异,导致风化能力不同,形成不同的成景条件;(4)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点与构造延展方向一致,具有沿断裂构造聚集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14,(11):25-29
正一、教学思路本节课采取模拟旅游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沿成都→雅安→康定→巴塘→昌都→林芝→拉萨一线,重走茶马古道,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整个旅游过程以"高寒"为核心展开,又以"高寒"为核心结束,让学生主动参与旅游过程,积极进入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6.
1矿区地质特征巴塘县核桃坪铅锌矿区在构造上位于西南三江构造带中段的中咱地块内,东邻义敦岛弧碰撞带,西以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与羌塘-昌都陆块相邻。由于受多次地裂运动和碰撞造山活动,并发生陆内汇聚,使本区成为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铅锌矿为主的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在巴塘地区烈度复核中所做的电测深工作结果,解释推断出巴塘县城区第四系结构,基底埋深以及存在於测区内一古河床的位置,为巴塘县城区震后重建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程万正  罗灼礼 《地震》1990,(6):53-64
本文归纳出了1989年4月16日巴塘6.7级震群型、9月22日小金6.6级孤立型、11月20日重庆江北5.2、5.4级双震型地震的基本特征,细致讨论了各项地震序列特征参数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和可能的预报意义。根据现场地震预报的经验总结,初步提出了地震类型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