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远地核爆炸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我国1976年的一次低空大当量核爆炸电离层效应的结果。返回散射探测设备设于离爆炸点2205km的新乡。本文得到了核爆炸产生的附加电离区和电离层扰动的参数。这些结果与爆炸区附近其他手段观测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用反射波时距曲线直接求静校正值的方法,讨论了该方法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用地震反射波的全部时间值求有效速度的方法,得出了四种计算有效速度的公式。经过实际运用,认为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可用来计算断层面引起的绕射波的有效速度,对识别绕射波提供了一些线索。本文仅作为地震勘探工作交流实际经验而提出。  相似文献   
4.
工业爆破的地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在固体介貭中爆炸时,一部分能量轉化为弹性波,对地层和建筑物产生与地震波相似的影响。工业爆破常需在厂矿区、建設工地或居民点附近进行。为了确保安全,有必要研究其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构造,对研究地震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的深部背景,以及划分地震活动块体和探讨地震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地壳构造的研究,又是与地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909年,莫霍洛维奇在近震研究中,首先发现了地壳与上地幔分界面的首波,其覆盖层的平均速度 =6.3公里/秒,界面速度Vd=8.0公里/秒(简称M界面)。后于1923年,康拉德(conrad)也是根据天然地震资料鉴别出一个平均速度为=5.4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深部构造背景及邢台地震(一)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了地壳测深的剖面工作。该剖面西起河北省元氏县,东至山东省济南市郊,全长达270余公里。 全线分布九个爆炸点,构成了相遇和追逐的连续观测系统。根据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记到了很多一次反射波和一次首波,同时亦存在着多次波。该区地壳分为七个层次,且由高低速相间的介质组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36公里,上覆介质的平均速度为6.0公里/秒,上地幔顶部介质的层速度为8.1公里/秒。 该区地壳为不均匀的多层结构,并存在着高速梯度夹层。 文中最后给出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综合速度分布和地壳模型。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东盆地的基岩首波和反射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目前,研究结晶基底,多采用地震首波的方法,利用反射波只能探测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浅层基岩面。由于柴达木盆地区内基岩面埋藏很深,界面性质很复杂,过去曾利用重力、磁力、电测方法和中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均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也曾对西盆  相似文献   
8.
在断层发育地区,记录上常见一种强度较大,视速度较正常反射低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经过分析,说明这种波是反射一反射波.反射一反射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在地层面反射,后在断层面反射;另一种先在断层面反射,后在地层面反射.文中讨论了两种反射一反射波的运动学特征,并初步讨论了它有较大强度的可能原因,指出了利用这种波可以确定断稜位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了正常反射波与回转波干涉的理论,在分析回转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实际工作中辨别回转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v_0及v_0为常数时,凹界面产生折射迴轉波的形成条件及其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并在非纵折射野外观測中找到了实际的例子。当地震界面为大傾角曲界面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地震波时距曲綫的迴转。地震反射迴轉波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在文献[2,4]中已經討論过。理論上的推断,已由地震模拟实驗的結果加以証实。在本文中,主要希望尽可能浅近地来推导折射界面为一定曲率的圓弧形界面时,纵折射测线上折射迴轉波的形成条件。并以新疆地区某大断裂附近获得的非纵折射記录,来說明折射迴轉波的动力学与运动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