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盆地内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盆地内主要有3条隐伏的活动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它们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笔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盆地中的隐伏断裂没有产生新的活动性,目前成都盆地不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测绘》2008,(3):F0003-F000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这是继年初冰雪冻灾之后,中国大地面临的又一场天灾。这场特大地震给灾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910年以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国外几组典型特大地震对震源邻近区域的影响,发现特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断裂带上,一组或一次特大地震可能使发震断裂部分破裂,而未破裂断裂的构造应力可能增大,又成为大震的空段,该空段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大震(起到增震作用);反之,发震断裂完全破裂或没有大震空段,震源邻近区域构造应力可能减小,短时间可能不会发生大震(起到减震作用)。依据这一结果,可对特大地震发生后震源邻近区域的后续大震作短、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于震源分区和断层模型,使用GPS应变率转换成的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作为整个区域的地震积累率,并允许超过历史最大震级的特大地震的出现,结合活动断层滑动速率所积累的地震发生率,给出震源分区内断层地震源和背景地震源的地震发生率的比率分配关系;在活动断层分段上,保留了大型断裂或其主要部分,没有根据小的阶区来对断层进行详细分段,以便分配特大地震发生率;并使用地震率平滑方法分配背景地震发生率.最后在OpenQuake中加入地震动预测方程,计算出了川滇地区的PGA分布图,为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红彬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611-162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①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一般会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②该演化规律可能反映了印度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尤其是青藏块体)产生的大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对预测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有一定意义,对预测新疆块体8级左右地震有参考价值,但尚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③从更大范围考察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有可能发现大地震前的场兆信息,对分析、预测未来的8级左右地震是一个有意义而且可行的方向.本文还对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出版说明     
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数十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之大震惊世界。从汶川地震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这是目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汶川特大地震之北川县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在北川县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强地震动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北川县城主断裂和次级断裂沿线分布的建筑物震害较重,而邻近断裂的建筑物震害相对较轻;地震触发的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对北川县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2000余人死亡;而振动破坏效应在北川县城普遍存在,它产生的水平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危害很严重。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中以山体崩塌数量最多.本文在对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映秀段以及水磨支线公路边坡地震崩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岩土体边坡的崩塌成灾模式、崩塌作用机理以及崩塌自组织临界(SOC)动力学特性.调查范围包括Ⅸ~Ⅺ度地震区,工点105个.对崩塌体方量、崩塌深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Ⅸ度区崩塌体方量和崩塌深度都符合负幂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自组织临界动力学特性;而Ⅹ、Ⅺ度地震区不呈现该崩塌特性,其崩塌动力学性质受地震的强扰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
《辽宁地质》2011,(3):64-64,F0003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问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9.0级特大地震。据路透社报道,这次地震超过了1923年东大地震,其能量相当于芮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的178倍,从而成为日本14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地震同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灾难,使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袭击,仙台港口观测到的巨浪有10米之高。截至27日,日本地震已经造成了10804人死亡和16244人失踪。  相似文献   
10.
徐尧 《中国地名》2011,(7):22-27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安县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重创。“三山一湖”的旅游格局被打破,直接经济损失达9.2亿元。灾后.全县旅游业重树信心,迅速启动旅游灾后重建工作,抢抓契机.创新思维.重拳出击。全县旅游业在低谷中扬帆上行。连续两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呈现出人文特色与自然风貌兼收并蓄,品牌价值扩张,旅游产业迅速恢复提速的喜人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