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有效利用碳交易推动农业深度减排亟待讨论。文中回顾了利用碳交易促进农业减排的理论,梳理了相关国际实践、经验和障碍,并识别了利用碳交易推动中国农业减排的路径。理论上,在交易成本低于节约的减排成本的情况下,利用碳交易促进农业深度减排具备经济可行性,但在实践中面临排放不确定性大、技术标准体系匮乏、减排效果不稳定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成本过高等障碍。农业纳入自愿碳市场在创新组织方式、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开发核算标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全球尚未将农业纳入强制碳市场。为积累经验并降低交易成本,农业可先参与自愿碳市场后逐步向强制碳市场过渡。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农业项目是农业和自愿碳市场结合的重要实践,可在政策、方法学、运行机制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农业自愿减排项目的数量和规模。由于农业对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否将农业纳入强制碳市场必须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2.
蓝碳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助力。本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当前的现实需求,虽未明确提出蓝碳的概念,但在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方面已有通过蓝碳生态系统开展蓝碳保护的间接考量。其中,在海洋资源方面的相关规定较为概括化和原则化,在海洋环境方面的相关规定则更为全面;从对象和手段2个方面明晰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改善的优先性,其中手段优先性还可进一步完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言,廓清蓝碳的法律属性、完善蓝碳增汇技术的制度设计、适度发挥司法能动性和保障蓝碳市场的规则供给4个方面或将受到更多关注,以此建构更加完备的蓝碳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政策的经济影响: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广东省两区域动态模型,对广东省碳交易及其他政策措施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实施可调控总量的碳交易政策机制对广东省及参与交易部门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减排情景到2015年广东完成19.5%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相比基准情景,GDP将减少0.7%;按照强减排情景到2015年将完成20.5%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相比基准情景GDP将减少0.9%;如果在强减排情景的基础上实施碳交易政策,GDP相对基准情景减少0.8%,到2015年实施碳交易政策可减少GDP损失约90亿元,说明广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发挥支持经济发展和节能减碳双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1,(4):171-171
碳交易 这就像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说今年全球限定排放100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的指标,B国获得10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碳税和碳交易机制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工业行业的减排成本造成不同的影响。以污染控制政策的稳态总期望社会成本函数为基础构建碳减排成本函数,比较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下水泥行业减排成本,发现影响两种环境管理工具成本的要素。以广东和山东水泥行业的实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当碳价和碳税税率差距不大时,由于碳交易机制需要较高的建设成本,碳税更具成本优势;短期内,由于减排技术投入成本较高,与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交易机制更具成本效益;碳价、碳税税率、最佳可获得技术的价格、企业预期、碳交易建设与管理成本都会影响碳交易机制和碳税在减排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建议设计互补型碳排放管理政策组合,使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 ETS)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碳市场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碳排放权价格过度波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碳市场过度波动性的根源及其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文章系统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相应的实施手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EU ETS等国际碳市场的经验,建议中国在碳市场建立之初,应该考虑设计一套系统灵活、简单易行且实施成本较低的碳市场价格稳定方案,包括整个试点期内价格暴涨预防机制、价格暴跌预防机制以及试点期内各年份之间的价格波动平抑机制,使得碳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以较低成本达成既定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是确保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顺利开展碳交易、推动企业碳减排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研究表明,通过明确法律制度保障、完善信息披露路径、加强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建议在综合考虑国内碳市场信息披露、省级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等工作基础上,推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在法律基础、制度框架、重点要素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其中基准线法被确定为全国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的主要方法。钢铁行业作为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碳排放部门,加快对其开展基准线法碳交易的测算、设计和评价,对纵深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2018年钢铁企业直报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单位产品碳强度这一关键指标,确定了中国钢铁行业开展全国碳交易的基准线方案。结果显示,钢铁行业碳交易基准线应包括炼钢及之前的6个工序,基准值宜采用效率较高的前70%至80%范围内的企业碳强度均值,在配额确定时无需考虑行业区域差异,但针对企业间碳强度差异较大的工序应设立从历史法到基准线法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9.
全国碳市场将在电力行业启动交易,配额分配方法是其核心。通过试点经验对比分析,将对全国起到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八试点共纳入电力企业202家,在覆盖范围、信息披露、分配方法、抵消机制等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但普遍存在基准线法基础薄弱、间接排放处理不科学、热电联产供电和供热分摊困难等问题。建议在制定全国碳市场电力部门配额分配方案时应考虑循序渐进、协调推进、稳定性、科学与实用、激励和灵活、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交易体系存在诸多影响配额供需两端的因素,为避免配额供需严重失衡和碳价格剧烈波动,湖北碳交易试点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碳价格稳定机制。这套机制包括配额分类管理及注销机制、企业配额事后调节机制、配额投放和回购机制、碳价格涨跌幅限制机制,对湖北碳交易试点的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据此提出了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中建立碳价格稳定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