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低纬度地区(尤其是磁赤道附近)磁场化极是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里提出的方法只时常规化极稍加改进,通过时化极因子的频点偏移,避开无界点,使化极结果改善很大,甚至在赤道上也可以化极。它既有很高的精度,又因仍是在频率域内进行,故计算方便、快速,非常适合大面积的资料计算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地球磁极已反转数百次了。最近一次证据充足的事件(theBrunhes/Matuyama反转)发生在大约78万年前。磁极反转事件持续时间一般认为在1000~6000年之间,在此期间,地球表面磁场平均强度据估计减小为其通常值的约1/4。在磁极反转期...  相似文献   
4.
香港既是典型的地少人多城市,也是全球可香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几十年来,香港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在土地集约利用、公共交通高效、生活环保低碳、社会均衡发展等方面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香港人口713.63万人(2012年年中统计),地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位于海拔50米以下的部分仅占17.8%,建成区面积占24%,郊野、林地面积占76%。  相似文献   
5.
地磁异常ΔZ受到岩石斜磁化方向畸变。应用函表示ΔZ后,能将磁异常ΔZ化到磁极而消除了这一畸变。由此得出垂直磁化磁异常三分量ΔZ、ΔX、ΔY,它们的导数以及向上和向下延拓公式。这一方法将有助于地磁资料的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申维  房丛卉  张德会 《地学前缘》2009,16(5):201-206
地球磁场多次发生南北(正负)磁极位置的变换,这已为大家所公认。但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则是迄今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难题。应用分形混沌理论对地球磁极倒转进行了分析,认为发生地球磁极倒转时间段在时间轴上具有分形分布的性质;地球磁场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地球磁场极性的随机倒转具有混沌运动的自逆转特性,混沌理论给地磁极性倒转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动力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7.
地球偶极磁场成因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球内部结构为立论基础和现代物理学中的引力理论和粒子理论为理论根据,阐明了地球外壳与内核运动的差异性,进而提出了以摩擦起电为主的差速发电机制和地磁场的形成机理,总结出了地球内核旋转轴上任一点的强度计算公式和地磁极性的判别方法,并解释了地磁学中的磁轴问题、磁极漂移和地磁场的极
性转换。  相似文献   
8.
南海磁静区位于南海北部的洋陆结合带上,在磁异常图上位于陆架高值正磁异常带以南,海盆磁异常条带区以北。收集了南海北部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资料,总结了南海北部磁静区的研究现状,对ΔT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低纬度化极处理,参考磁静区周围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划分了南海磁静区的分布;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讨论了南海北部磁静区及周围区域的重磁场特征,对主要界面的反演发现磁静区内存在磁性基底深度增加、居里等温面隆升、磁性层厚度减薄和莫霍面抬升的现象,认为南海磁静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区域内磁性层厚度的减薄,包括中生代末期地壳的拉张沉降使区域老地层断陷,磁性基底深度增加,磁异常减弱;拉张减薄促使深部地幔热物质向上运移,莫霍面抬升,磁性层发生热退磁,居里等温面抬升,磁性层厚度减薄,磁异常减弱;南海扩张期和张裂以后磁静区的热活动剧烈,深部高温物质底侵,形成高速层,进一步减弱了区域磁异常。  相似文献   
9.
松科1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组成,获取了嫩江组888.18m长的完整岩芯资料。通过对嫩江组1550块岩芯样品的热退磁和或交变退磁分析,获得了嫩江组完整的古地磁极性剖面,即由嫩江组下部的正极性带和其中、上部的反极性带构成。综合浮游有孔虫产出层位的地质时代分布、嫩江组二段斑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嫩江组磁极性带构成分析,认为嫩江组二段下至嫩江组一段的正极性磁条带对应于地质年代表中白垩纪静磁带CNS(C34n带)上部,嫩江组二段中部至嫩五段的反极性带对应于白垩纪静磁带之上的第一个反极性带C33r,嫩江组对应的地质时限为中Santonian期至早Campanian期。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块体相对运动的黄土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景观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考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论述了玛纳斯湖群景观第四纪以来的迁移演化过程,分析了玛纳斯湖景观动态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评价了玛纳斯湖景观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水资源合理利用角度提出了保护绿洲和荒漠生态环境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