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青海省湟水盆地影响较大的5次破坏性历史地震的重新考证,确定了每次地震的宏观震中、震级大小、发震断层以及地震等震线,从而得出盆地东部一平安至民和块体及其周边地区,基底介质强度较弱,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2.
河南内乡-镇平ML4.7级地震及其震前 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4月29日河南内乡-镇平ML4.7级地震是一次显著地震事件,地震序列属孤立型,根据震区地震地质背景,等震线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发震断层为北西向的朱阳关-桐柏断裂,对1992年至今该区2.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的研究认为,震前的地震空间分在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即存在一个地震正常活动,地震空间,地震条带,震前震中区平静至发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归纳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已有地震史料的基础上,根据新获得的朱允明(2006)《山丹地震考察笔记》的详细考察资料,按照《新中国地震烈度表》重新评定了本次地震中各考察点的地震烈度,重新绘制了该地震的等震线图。其中,极震区Ⅸ—Ⅹ度区长轴方向为北西向,呈扁椭圆形,长轴直径约40km;Ⅷ度区南西侧为山丹盆地,第四纪沉积较厚,地震烈度衰减缓慢,因此,Ⅷ度区等震线向南明显突出。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极震区位于龙首山北缘断裂西段,大致与该断裂的包代河-黑头山段相吻合,综合分析认为,该段断裂是本次地震的主发震断层,而破喇嘛顶西缘断裂和毛湖洞断裂是重要的参与断裂。  相似文献   
4.
统计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为NE向。通过对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分布、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特征分析,指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与活动断裂的走向、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三者之间可相互印证。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可快速建立等震线模型,从而确定灾区面积。  相似文献   
5.
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资料,采用椭圆衰减模型和长轴可转向与近、远场补点方法,通过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建立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该衰减关系用于安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害快速评估模块,为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也可用于安徽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王景来  宋志峰 《地震研究》2001,24(2):162-167
利用云南发生的100多次地震的等震线资料作为不同烈度等震线的长、短轴统计模型。使用近10多年来的20多次地震灾害现场考察资料作成经济损失统计模型。把GIS与这两个模型结合进来进行快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能有效地减少地震后的工作强度并提高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合1952年西藏当雄7.5级地震烈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烈度调查点的烈度值进行了重新评定.结果表明:等震线的形状为走向北东的不对称椭圆形,极震区从当雄县果青乡卓嘎若村向北东延至那曲县桑雄区,烈度达X度;等震线的几何中心在那曲县谷露区玛日布格附近.  相似文献   
8.
1952年西藏当雄7.5级地震烈度的再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综合1952年西藏当雄7.5级地震烈度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烈度调查点的烈度值进行了重新评定.结果表明:等震线的形状为走向北东的不对称椭圆形,极震区从当雄县果青乡卓嘎若村向北东延至那曲县桑雄区,烈度达X度;等震线的几何中心在那曲县谷露区玛日布格附近.  相似文献   
9.
1936年灵山63/4级地震极震区烈度分布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琦 《华南地震》1992,12(3):46-51
根据现场调查材料,对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6 3/4级地震震中区烈度进行评定并绘制了等震线图。图中烈度Ⅸ、Ⅷ度区呈“T”形,两长轴方向与区内NEE及NNW方向断裂吻合。据此认为该震的发震构造为NEE和NNW两组断裂,6 3/4级地震系两组断裂共轭破裂的结果。又据低烈值沿NEE方向衰减较慢,认为NEE组断裂同时起控震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发生后,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初步评估烈度分布范围。为评定烈度分布结果的偏差特性,利用中国西部地区488个震例和中国东部地区182个震例的等震线数据,使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迭代算法进行回归,计算我国大陆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对中国大陆1990—2007年23次6.0级以上地震以及2008—2019年88次5.0级以上地震进行烈度评估。结果发现,应用本研究所得烈度衰减关系进行烈度评估,不同烈度区分布面积与实际震害面积存在一定偏差,体现在:①高烈度区:实际震害面积往往比模型面积偏大;②低烈度区:实际震害面积往往比模型面积偏小。据此提出,应用该烈度衰减关系估计震害面积时,应根据烈度大小适当放大或缩写模型面积,具体缩放度如下:8度区模型面积放大约1.5—2.0倍,7度区模型面积缩小约1.5—1.6倍,6度区模型面积缩小约1.8—2.0 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