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李旭文 《现代测绘》2004,27(5):26-28
GIS是江苏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中重要的支撑性信息技术,在GIS数据以及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全省各种环境自动监控信息的获取、存贮、管理和显示实现了信息处理业务化集成,网络化环境自动监控信息共享与服务GIS系统为增强我省适应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环境信息快速获取和应急决策响应能力发挥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3):4-4
英国科学家近日发文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南极磷虾既可以生活在海洋的表面附近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深度达3000米的深海中,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远远超过科学家们先前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4.
高温热浪     
什么是高温和高温热浪 高温,顾名思义就是气温高,高温热浪就是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环境的一种气象灾害。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高温热浪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定义也有很大差异:如世界气象组织(WMO)建议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高温热浪;  相似文献   
5.
莫知 《海洋世界》2010,(9):38-38
<正>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岸海水中的氧含量正在不断减少,而二氧化碳的水平在不断地增加,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海水变得更酸。就像是天气冷了我们就开始增添衣物一样,那些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也不得不为了适应环  相似文献   
6.
津沙 《海洋世界》2012,(2):28-29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增加了氧气的深海对鱼类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但是千百年来,那些长期蛰伏的深海生物,已经适应了缺氧的环境,突然有新鲜的氧气注入,便容易产生氧中毒。深海里氧气稀薄,为了生存,生物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而缓慢进化。比如尽量减少活动或者干脆不动,长期蛰伏,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所以尽管深海里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红树植物生态解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元跃  林鹏 《海洋科学》2006,30(4):69-73
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影响了形态构成,使植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研究植物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就称为“植物生态解剖学”,它既是植物解剖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植物解剖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学科有了较快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从植物个体、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各个层次上来研究植物与生态环境或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形态解剖学指标来指示、评价环境质量 。  相似文献   
9.
姜建军 《地球》2009,(4):20-23
人类的诞生是在地球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是地球演化到一定阶段(特定的时间)的必然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人类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不仅为生存而适应环境.还要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鱼类体表黏液分泌功能与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皮肤的上皮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黏液细胞,分泌的黏液广泛覆盖在鱼体表面构成了鱼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门户,在鱼类整个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