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闽台地区震前电磁辐射和自然电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台地区震前电磁辐射和自然电位特征的研究陈宝华黄声明杨德荣(中国福州350003福建省地震局)主题词电磁辐射水库地震自然电位闽台地区福建省现有自然电位台站2个、电磁波测点5个(图1),基本情况见表1.厦门测点离市区较近,干扰背景大,所以仪器灵敏度较...  相似文献   
2.
在孕震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能会有长、中、短期前兆异常表现.为揭示闽台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前不同时期的异常形态,对福建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日均值、整点值和分钟值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结果发现:在强震前2~3年出现周期2年左右的异常信号;在中强地崖前2~5个月出现周期1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在震前几天至十几天则出现周期半小时至1小...  相似文献   
3.
闽台地区震前电磁辐射和自然电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宝华  黄声明 《地震学报》1996,18(3):404-408
  相似文献   
4.
5.
李荣峰 《台湾海峡》1999,18(2):147-153
本文根据广义分维方法,分析计算了1972年以来福及其周边地区ML≥5.0级地震,台湾地区Ms≥7.0级地震前后小震活动广义时间分维和广义空间分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闽台两地中强震前普遍存在着Dt,Ds的低值异常,福建地区中强震前2a左右完成降维过程,而台湾地区则有强震前1a左右结束异常。  相似文献   
6.
林天扬  吴松江 《台湾海峡》1991,10(1):93-100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闽、台地区地震能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两地区释放的地震能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方程为Y:0.22×10~(-2)X+5.03×10~4J~(1/2)。文中讨论了存在这种相关性的机理,指出它不仅与该两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有关,还由于闽、台地区同位于一个应力场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闽台地区地震复发周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地震复发周期的基本原理及其物理意义 ,并根据二十多年的地震资料 ,对闽台地区地震复发周期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 ,福建地区地震频度强度与台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闽台地区最大震源深度与地表热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热状态是制约岩石圈深部物质的力学强度及其流变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Brace等(1970)研究了圣安德烈斯断裂带震源深度分布后,将该断裂带内最大震源深度小于12~15km归因于较高的热流值。由此提出这样的假设:震源区较低的温度是地震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Molnar等(1979)在研究了板块俯冲带中最大震源深度分布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常,地震只能发生在岩石圈内的脆性部分,因此,最大震源深度与岩石圈内脆-韧性过渡层的深度和区域地表热流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Eaton,1982)。大量板内  相似文献   
9.
邱毅  金星  李军  朱耿青  邵平荣  徐嘉隽 《地震》2014,34(2):65-73
震后快速得到地震矩张量, 可以更好地为烈度速报、 应急救援和震后趋势判定等服务。 本文基于中国区域地震台网现状, 对Dreger的矩张量反演方法进行改进。 结合区域地震速报系统, 将系统触发、 地震相关信息与地震波形记录获取、 矩张量反演计算和最佳解挑选等过程实现自动化, 建立了地震矩张量快速自动反演系统。 将该系统在线运行于福建地震台网, 实现了对闽台地区中等强度地震的矩张量在线快速自动反演。 将反演结果与其他研究机构的结果对比,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