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凯  刘鹏飞 《测绘通报》2022,(11):132-134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入应用,城市级地下管网BIM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中的必要一环。本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在地下空间测绘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地下管网测绘数据与BIM深度融合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级地下管网BIM的技术流程和体系,构建了城市级别(GIS)场景下的精细化BIM模型,实现了测绘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缝融合,打通了多专业协同中与测绘数据融合的通道,为看不见的地下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以某城市为应用案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智慧管廊施工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成堃  张力  马瑞  张雄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1):111-114,144
通过深入分析BIM模型在3DGIS场景中集成的现状、问题和难点,针对图元信息转换优化、属性信息的提取整合、模型轻量化、共享调度、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等内容,结合IFC、CityGML等标准,提出了一种BIM模型向3DGIS场景转换与集成的框架。以长江水利委员会大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论述了在形成初步三维地形场景和建筑外观模型后,在该框架下将BIM建筑模型转换并集成到3DGIS场景中的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下,随着新区的建设,政府项目存在着规模大、周期紧、关注度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精度是解决问题的主流方向,也符合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构建基于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本文以某一重大政府项目工程为例,介绍如何将住建部要求的技术要素通过BIM+GIS指挥调度系统应用到项目中.  相似文献   
4.
震后建筑进度BIM估计模型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震后建筑进度BIM估计模型,未考虑精益管理对建筑施工的影响,造成建筑成本浪费较多,影响后期建筑施工进度。本文构建基于BIM和精益管理的震后建筑进度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细分震后建筑进度评估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BIM实施三维算量,采用进度计划编制子模型获取各分项工程量,确定建筑施工的主要进度计划,实现对建筑进度计划的编制;通过虚拟施工和现实施工两条主线,利用进度控制子模型实现对施工状态的模拟和精益管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挣值分析比较计划施工成本、实际施工成本和挣值曲线,获取震后建筑的施工进度与成本情况。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可对震后建筑进度和工程成本进行精准估计,能够减少成本浪费。  相似文献   
5.
唐雪静 《华南地震》2019,39(3):114-120
为解决震后灾区地形复杂,建筑建设困难问题,将BIM技术应用在震后灾区居民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基于BIM体系框架设计震后灾区居民装配式建筑建造流程,通过设计阶段、工厂预制阶段、运输阶段以及安装阶段完成震后灾区居民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构建,采用Revit软件和Tekla软件构建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以及高合作性优势,优化模型以及构件,再通过Navisworks软件依据建筑模型实现建筑工程的碰撞检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通过基于BIM的震后建筑进度管理模型,实现建筑进化计划编制以及进度控制;利用Lumion软件输入工程材质实现建筑项目的实时漫游,直观了解装配式建筑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变形和累积耗能的建筑地震受损程度评估模型,是将建筑划分为五个状态水平,未研究建筑环境性能,评估结果误差较大。因此设计基于BIM的建筑地震受损程度评估模型,采用基于BIM的建筑环境研究与评估方法,考虑建筑环境性能,基于这个思路,依据混凝土单轴Mazars损伤模型,获取三轴状态中的损伤演化方程,得到应变大于损伤阈值时损伤演化方程增量形式,构建混凝土损伤评估模型。经实验证明,所设计模型在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31g时,建筑结构大致无缺,在峰值加速度是0.61g时,建筑地震受损指数超过0.8,建筑倒塌;所设计模型评估的平均误差低于0.03,平均评估时间是2.86 s,说明所设计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建筑地震受损程度,且精度和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雁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1):233-238
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存在质量和成本无法同时优化、成本预测精确度低,成本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BIM的建筑重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法。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建筑施工成本具体面临的问题,以各期施工成本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数据基础;结合BIM技术进行成本控制动态模型构建,在模型中引入可辨识矩阵设定成本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度,进一步找寻施工成本各项指标间的关系,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得到子成本与总成本间的规则联系,并就规则制定控制策略,调整成本控制动态模型以实现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成本预测精度始终在75%以上,成本控制结果与实际值的拟合度高达95%,相比当前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土方填筑过程中压实度的监控需求,综合高精度GNSS卫星定位技术和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研发了能够实现全过程监控的压实管理系统,介绍了整个压实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然后从所有子系统协同工作的作业流程上展现了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在碾压这一核心子系统中,通过压实工艺指标监控和压实质量指标监控,能够有效地控制压实作业的施工质量。连续压实管理系统能够对土方工程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和管理,是BIM系统在土方压实工程中的重大尝试,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邓明镜  冉东  杨忠轩  黄恒  李昌义 《测绘通报》2019,(3):145-147,162
随着各种异形建筑的不断出现,传统施工放样方法及检测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因此需要引进新的施工放样及检测技术。本文结合重庆仙桃数据谷金融大楼项目,运用MS60的BIM放样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探究其在异形建筑施工放样及结果检测中的高效性、可靠性。在施工放样过程中,首先通过在BIM模型上选取放样点,利用MS60全站扫描仪自动搜索与追踪,简化施工放样流程;然后运用BIM模型与点云数据相结合的表面偏差分析对施工结果进行高精度分析,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BIM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热门新兴技术,包含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数字化信息,但其对要素间空间关系的描述限于建筑领域的专业性表达,以及建模过程中的预定义。基于BIM数据的几何-语义特点,提出一种自动化构建BIM建筑要素拓扑关系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搜索室内封闭空间的边界建筑要素,得到以建筑要素为单元的室内空间划分;以整层建筑物空间作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实现BIM室内三维空间分割,为基于BIM的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