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01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A numerical scheme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simulate fluid flow in three dimensional (3‐D) microstructure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steady incompressible flow are solved using the 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 (SIMPL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within a non‐staggered grid system that represents the 3‐D microstructure. This system allows solv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using only one computational cell. The numerical scheme i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ng fluid flow in idealized 3‐D microstructures with known closed form solutions for permeability. The numer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lution in terms of convergence and accuracy are also discussed. 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resolution of the analysed microstructure and the truncation criterion. Fluid flow in 2‐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of real porous media microstructure is also simulated using this numerical model. These real microstructures include field cores of asphalt mixes, laboratory linear kneading compactor (LKC) specimens, and laboratory 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SGC) specimens.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al microstructur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closed form solution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The Munich Near-IR Cluster Survey (MUNICS) is a wide-area, medium-deep, photometric survey selected in the K' band. The project's main scientific aims a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galaxy clusters up to redshifts of unity and the selection of a large sample of field early-type galaxies up to z < 1.5 for evolutionary studies. We created a Large Scale Structure catalog, using a new structure finding technique specialized for photometric datasets, that w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 friends-of-friends algorithm. We tested the plausibility of the resulting galaxy group and cluster catalog with the help of Color-Magnitude Diagrams (CMD), as well as a likelihood- and Voronoi-approach.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由电源故障引起的不可逆转故障,并讨论了维修和故障的排除。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动态GIS服务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动态GIS服务链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使用抽象GIS服务组合服务链,由GIS服务动态选择机制将抽象服务映射到具体服务,并结合工作流技术,将工作流描述语言描述的GIS服务链流程送入工作流引擎,由工作流引擎管理和监控服务链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CT及X线检查在外伤性骨质疏松中的应用。方法 1998-2000年200例外伤复查病人行CT及X光检查。结果 2-3个月后出现骨疏松的病人113例,3-4个月后出现骨疏松的66例,未见骨疏松的21例。结论 骨折2-3个月后复查病人,应适量降低CT的窗宽,窗位和X线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86例鼻骨骨折的鼻骨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确定HRCT检查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祛 86例鼻外伤或/和He、面外伤的患者均进行了鼻骨X线侧位摄影、HRCT扫描检查,经集体讨论,由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对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RCT显示所有的86例鼻骨骨折,但在此86例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35例阳性,包括15例鼻骨汇合部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例复合骨折(鼻骨汇合部及双侧鼻骨骨折),l0例鼻区骨折。X线平片显示5l例为阴性。结论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HRCT明显优于鼻骨X线侧位片,HRCT扫描检查可提高X线隐性鼻骨骨折的诊断,并可明确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骨盆骨折17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17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盆某一组成骨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教学等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有中国体视学学会多位理事和会员参加的“2002年CT扫描和三维成像研讨会(CT科技学术年会)”于2002年10月18-20日,在北京大学逸夫苑理科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体视学学会副理事长刘国权教授出席致辞,对于这次CT科技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2003年在美国圣迭戈和北京将要召开第11届国际体视学会大会的有关情况,希望有关专家准备论文出席,来自全国各地48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涉及CT理论、计算方法和软件及硬件技术;医学CT扫描成像和疾病诊断;工业CT和三维成像:地球层析和工程CT。美国爱荷华大学王革教授,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宁若拉教授专程到会,分别做了精彩的特邀主题报告:显微CT的锥束重建新方法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进展和展望”,“锥光束三维CT技术在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国内专家也报告了前沿研究的新成果,在会前,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根据收到的论文和摘要汇编和印制了专集,在会议最后一天,召开了“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编委会,传达了中国科协对于办好科技期刊的新要求,会议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质量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层螺旋CT和高压注射器的应用,使全肝动态多期增强扫描成为可能,但具体应用中,要想获得满意的肝脏三期增强效果,技术因素和患者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从科室影像服务器中提取在线的肝脏三期增强影像资料26例进行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病例影像显示均无不满意评价,其中门脉期和实质期显示满意率均为100%,但动脉期显示满意率为65.4%,由此看出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的技术难点在动脉扫描时机的把握上,能否正确设置造影剂注射后的扫描延迟时间至关重要,文中对能够影响扫描延迟时间的因素进行说明并提出相应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