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9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发生Ms6.1、5.8地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记录到的94条282道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一般小于水平向;(2)震中距50km尤其是30km以内区域是主要地震灾区;(3)不同情况影响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不同,实际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80年代至200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9等震例研究,获取与2003年7月大姚Ms6.2、Ms6.1地震和10月民乐-山丹Ms6.1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①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1年内异常场地数远超过场地总数的1/3,相对近源区异常在发震地区占一半;②大姚Ms6.2地震前半年内,盐源-丽江地块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北东向延伸的川滇交界地区异常明显增多,相对集中。2003年7~9月大幅减弱;而鲜水河断裂、楚雄-通海断裂南段有所增强;③民乐-山丹震前十余天至数月内相对近源区及其邻近构造区域呈现异常相对分散-相对集中且局部增强-一临震前减弱的时空演变特征。震后一个月内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仍有近1/3的场地呈现异常(海原一六盘山断裂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山丹交界处相继发生MS6.1和MS5.8地震,造成10人死亡、46人受伤,近5万人失去住所;村镇民用房屋、水利、生命线工程和学校、卫生院所等公共设施严重破坏。震后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填表调查核实的方法,取得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将灾区合理的划分为3个评估区,建立了每个评估区的每类建筑物的破坏比、损失比和基础数据资料,分10个专项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本次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结果。  相似文献   
4.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2001~200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1988—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一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在昆仑山Ms8.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短期松弛-开始恢复的背景下,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而震前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3个月相对近源区异常集中与局部增强均是对这两次地震的某种预示。  相似文献   
5.
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揭示了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地震的震害特点,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工程地震问题,归纳总结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经验与启示。对西部村镇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农村地震安居工程的规划实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OnOctober 2 5,2 0 0 3,twoearthquakesofMS6 .1andMS5.8hitMinleandShandanofGansuProvinceinsuccession (at 38.4°N ,1 0 1 .2°E ;and 38.4°N ,1 0 1 .1°E) .Theseismicfaultisthrustandleft lateraltheMinle DamayingfaultwhichstrikesEWandisaffiliatedtot…  相似文献   
8.
采用浅层高分辨率多次覆盖共中心点地震反射技术,对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隐伏发震构造:民乐—永昌断裂和童子坝河断裂,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地震勘探剖面揭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与先前推测的断裂性质基本一致,为逆冲断层,倾向北东,倾角越往深部越缓,约在30°—45°之间,测线处上断点深度小于15m;童子坝河隐伏断裂根据地震剖面结合地貌特征及区域应力分析,可判定具正断层特性,倾向南西,倾角约77°,并非以前所认为的逆冲断层.上述两条断裂于晚第四纪表现出了一定的新活动性,其共同作用导致了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和MS5.8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闵祥仪  姚凯  何新社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4):289-292,318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间发生Ms6.1地震.震前在兰州地震研究所明确的预报意见指导下就派出4台数字流动强震仪到甘肃省河西地区进行流动观测,其中民乐流动台获得近场主震记录.震中距为12.6km,EW向加速度峰值为33lcm/s^2,NS向加速度峰值为332cm/s^2,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为209cm/s^2.其它固定自由场数字强震台山丹、肃南、武威也获得记录.本文分析了近场主震频谱以及远场加速度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使用甘肃遥测台网山丹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在60 s流失时间下研究了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地震序列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对于不同中心频率点Q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在序列的发展阶段变化起伏较大,在序列初期和末期变化起伏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