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应力调制图像法对辽宁地区1970年以来的21次ML≥5.0地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有18次地震的震前出现了S值异常单元,虚报地震11次,漏报3次,R值评分0.58。  相似文献   
2.
水管仪与垂直摆均是通过观测地倾斜变化来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定点形变仪器, 但因工作原理和观测频段不同, 其观测结果和异常形态具有一定差异性。 因此, 对两种仪器的不同异常形态进行预报效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异常自动化处理软件, 提取黔江台倾斜仪各测项趋势转折、 速率变化、 破年变和潮汐因子等常见异常, 并结合区域范围内的地震, 对不同异常进行R值评分, 评估不同测项的预报效能。 结果显示: 垂直摆NS分量预报效能最高, 其趋势转折异常和M2潮汐因子异常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两套仪器的EW分量分别在破年变和速率变化预报效能较高; 而水管仪NS分量预报效能最差, 可能与该测项仪器故障频繁有关。 此外, 不同测项的异常对应的地震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杨马陵  塔青 《内陆地震》2012,26(1):10-16
使用1900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数据,统计分析了其与新疆地区MS≥6.6强震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疆地区69%的MS≥6.6和86%的MS≥7的地震,发生在黑子数月均值≤35的时段内。以黑子数月均值≤20和≤35的时段作为MS≥6.6强震的预测指标,报准率分别为71%和64%;以黑子数月均值≤35的时段作为MS≥6.6强震的预测指标,报准率为69%。R值评分检验表明,上述预测指标是有效的。最后使用这些统计关系和指标对新疆未来几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4.
应用谷继成引入的地震活动度S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研究了18次台湾强震、11次华南地区中强震的震前S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震前S值出现低值异常的震例占86%。此外,还对华南及台湾地区六个区域的S值综合预报效能R值进行了计算,事实证明,在本区S值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R值用于地震预测效能评估中的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晓青 《中国地震》2000,16(3):256-262
在回顾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的基础上,对R值评分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推导,给出了预报指标“有异常”与“无异常”状态下预报的震发生的R值及其相互关系,多异常状态下地震发生的R值分布计算及其与方法总的R值的关系及在异常取值间隔与预报时空尺度不一致的情况下R值的正确计算与预报方法等结果,最后讨论了与预报评分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绍燮院士1973年提出的预报能力评分R值,除了用于地震预报效能评价外,还可用于判断物理量的聚集程度和关联信息评价。本文给出了3个应用实例:余震序列响应周期扫描,确定太阳风磁场优势聚集方向,余震序列与其震前太阳风磁场方位的关联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异常,预报效能R值为0.258 5;在云南地区,强震多发生在密集地震集中区,而四川的强震多发生在4、5级地震不活跃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关联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化然  刘文兵 《地震》2002,22(1):25-31
根据我国大陆强震成组活动的特征,以强震诱发和成组孕育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近30年以来的强震进行At值扫描,并对其作出了系统分析和R值评分,据此对我国地震大形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活动性指数A(6)值系统地定量化地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地震活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增强异常的判据,即A(6)值≥4.5时为高值(地震活动性增强)异常。地震活动性增强异常出现后1~3个月为发震优势时段,其次是4~6个月。该判据通过了预报效能尺值评分的检验,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10.
The researches on the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forecast are reviewed, then the R-value assessment is further developed theoretically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include the arithmetic of the R-values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anomaly“ occurred or no “anomaly“ occurred re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s. The distribution of Rvalue of a forecast method, corresponding to multi-status anomalies being independent each other, is also developed in the paper.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R-values and extrapolat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future earthquakes are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