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量震例表明通常情况下地震的微、宏观震中有很大的偏离,如何在震后快速正确估计微、宏观震中偏离的程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新疆地区为例,详细研究了新疆地区M s≥6.5级的历史地震微、宏观震中偏离与发震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新疆地区主要的发震断层类型包括逆断层、逆冲走滑断层及走滑断层3种。针对不同的发震断层类型初步提出了根据发震构造快速估计6.5级以上强震微、宏观震中偏离的模型和方法。微、宏观震中偏离的理想方向取决于破裂的性质(如单侧破裂、双侧破裂),很难确定理想宏观震中在发震断层的确切位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地震微、宏观震中的偏离方向与新疆整体构造应力方向具有一致性,宏观震中位置一般位于发震断层上或其附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认为宏观震中就在断层上。  相似文献   
2.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及其周围地区重复重力测量资料所进行的重力非潮汐信息的处理程式,对该区1984-1988年期间重力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变化是1984-1988年期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影响重力重复测量的主要因素。校正后的重力资料显示出,1987-1988年在北京以西地区策略变化比东部地区的变化幅值大。据分析,这种变化可作为研究1989年大同地震的地震孕育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