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采用 Fe Cl3局部涂抹损伤血管造成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 ,以脑梗塞范围、行为障碍、脑组织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 ,研究 989对脑血栓所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9895.0、10 .0 mg/ kg手术后 30 min舌下静脉注射能明显缩小脑栓塞大鼠 2 4 h后的脑梗塞范围 ;98910 .0 mg/ kg能明显改善脑栓塞大鼠的行为障碍。脑组织病理检查发现 ;98910 .0 mg/ kg组动物大脑中动脉内血栓形成极少或未形成 ,脑组织缺血病变较轻。表明 989对栓塞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分析了肝癌侵犯门静脉,在门脉分支及主干内形成癌栓后的CT影像特征。发现46例中有41例(91%)有门脉增宽,此征象在CT图像上容易发现和测量出,可作为门脉癌栓的辅助诊断依据;同时CT平扫可以发现早期新形成的栓子,其特点是增宽的门脉内高密度结节影,CT值平均56±7·8Hu;另外增强扫描可显示出平扫低密度而无增强表现的癌栓影。同时对上述各征象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了100例脑脓肿,其中一般性脑脓肿62例、脑内小脓肿38例(强化灶小于1.5cm),并对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CT表现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脑卒中发病率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杨贤为  邹旭恺 《气象》1998,24(9):51-54
根据北京抽样人群的脑卒中发病资料和前期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出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率的年变化特点和多年变化趋势,讨论了前期气象因子与发病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对发病率有预测意义的分辨率为5级的统计模型,经F检验表明,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昆明地区气象条件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市气象资料及近年来市内两家大型医院脑血管病住院人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特有的气象条件变化使得脑血管疾病季节性发病率不同于内地其他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四季均有多发月份,这可能与气候温和地区人们对极端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经CT 诊断的84例小儿颅脑内出血。CT 主要表现是颅脑内出血的高密度影。CT 扫描可确定出血的部位、数量和大小等,足一项十分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5例早期诊断的大面积脑梗塞的分析,论证了豆状核结构模糊在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京、沪两地脑卒中发病率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比较北京、上海两地脑卒中病例资料和气象资料,揭示两地脑卒中发病率的总体水平、季节变化特点和多年变化趋势。在综合考虑该病症发病率自身演变规律及气象因子可能施加影响的基础上设计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发病率的实况,而且对未来时段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在预报精度上,两地的预测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CTA探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虹吸段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差异、及其对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行颈动脉CTA检查患者100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55±9)岁。根据CT值的不同区分颈动脉分叉处及虹吸段斑块成分(脂质斑块<60 HU;混合斑块60~130 HU;钙化斑块>130 HU),并测量各成分斑块体积。分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分析颈内动脉虹吸段与颈总动脉分叉部各组分斑块体积及构成比差异,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的面积,分析斑块总体积、各成分斑块体积对预测出现脑血管症状的准确性。结果:颈动脉分叉段与虹吸段斑块总体积分别为(752.3±3.4) mm3,(56.2±5.541) mm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虹吸段脂质斑块数量构成比为16.8%,钙化斑块数量构成比为49.1%,混合斑块数量构成比为34.1%;颈总动脉脂质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数量构成比分别为33.3%,32.0%,34.6%,两处斑块数量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6.07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分叉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及混合斑块体积对脑血管症状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0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0.773及0.653,且颈动脉分叉脂质斑块体积为203.383 mm3时为最佳截割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9.0%、82.2%。结论:颈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虹吸部不同类型斑块体积和构成比间有显著差异,颈动脉分叉部脂质斑块体积对脑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上的差异以及CTPA联合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在22只新西兰兔中,实验组20只经耳缘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对照组2只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栓塞后2小时行CTPA检查及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扫描完毕,处死新西兰兔,行大体解剖及镜下切片观察。以病理为金标准,观察CTPA联合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CTPA显示肺动脉血管通畅,未见充盈缺损,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实验组栓塞后CTPA可见新西兰兔部分段、亚段肺动脉对应肺组织呈磨玻璃、肺纹理稀疏及马赛克改变,栓塞区域灌注图像显示为蓝色或黑色的灌注缺损或者不均匀灌注。病理检查发现亚段以下细小肺动脉栓子,CTPA未发现血管充盈缺损,而DEPI表现为与周围正常灌注区域颜色稍不均匀,呈伪彩图像表现。CTPA及DEPI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2%,98.65%,97.22%,98.65%;97.37%,95.83%,92.50%,98.57%。结论:DEPI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检出率具有较高敏感度;CTPA联合DEPI可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