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2篇
  免费   4478篇
  国内免费   5066篇
测绘学   1107篇
大气科学   649篇
地球物理   3852篇
地质学   20139篇
海洋学   1275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908篇
自然地理   898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816篇
  2021年   796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1238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1193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975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1041篇
  2003年   1027篇
  2002年   942篇
  2001年   1032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824篇
  1998年   796篇
  1997年   763篇
  1996年   759篇
  1995年   748篇
  1994年   708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639篇
  1991年   551篇
  1990年   489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3.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04,(11):51-51
9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4.83,比8月份下降O.33点。其中,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107.97,比8月份下降1.61点,比去年同月下降6.89点。今年1到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1%,增幅同比回落3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5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  相似文献   
5.
在豫西北晋、冀、豫三省交界,有一个闻名退尔的古老集镇,她西依林虑山,东绕太行余脉,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她就是林州市姚村镇。这个古镇现有近8万人口,农民2.5万户,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新河公路穿境而过,举世闻名的红旗渠一、二干渠像两条绿色巨龙盘绕在姚村盆地的东、西山腰,98个自然村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两龙盘绕的青山绿水盆地之中。  相似文献   
6.
年初召开的全省国土资源局长会议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为保证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头、布好局。作为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决策机关、组织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省厅的责任尤为重大。为此,王松林厅长要求省厅各部门都要“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  相似文献   
7.
11月29日,全省国土资源普法依法行政会议在西安召开。朱小川副厅长主持会议并讲话,宋建国副厂长在总结“四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部署了“五五”普法及“十一五”期间的依法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9.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星族IRGB/AGB星外壳结合能为零时的核质量与其初始质量的关系,发现此关系与Weidemann和Koester观测得到的初始终止质量关系相符,并与Zhang和Kwok得到的行星状星云核质量分布的观测结果相符合.采用相同的假设,本文还得到了星族II恒星的初始终止质量关系.对于相同的初始质量,星族I恒星的终止质量比星族I的大~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