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东北部,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内常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该市东城区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泥石流发生频繁。2002年7月间,该市境内连降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69.8mm,导致多处暴发泥石流,造成较大灾害。文章根据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的调查资料,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泥石流易发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泥石流易发程度预测模型。计算获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2.
以东莞市东城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详细调查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东城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以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为主,认为地质灾害的发育与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采用影响因子指数综合法评价研究区地质灾害,划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0个。  相似文献   
3.
民政部公告     
  相似文献   
4.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东北部,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内常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该市东城区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泥石流发生频繁。文章根据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的实际调查资料,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泥石流沟谷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观察尺度下分维值的变化特征。这种非线形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区泥石流沟谷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既是调整城区用地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当前,江东区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期和打造现代化核心城区的转型升级期,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建设核心城区,提升城区功能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方向。加快推进城区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王喜  杨华  范况生 《测绘科学》2006,31(4):117-119
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和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将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数字城市”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将是21世纪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城市管理协同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子系统和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同时还包括城市网格化管理数据库、城市管理构建平台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等辅助部分。本文以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说明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及系统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质》2012,(4):32-33
北京上半年冷清的土地市场正被近期密集的土地成交打破。7月,北京土地市场上演了两天抢地战。 4月16日下午,今年以来北京最优质的地块之一——东城区香河园3号居住及商业金融用地迎来现场竞价。经过40轮争夺,最终被南昌市政以19.15亿元的价格获得,2.57万元/平方米的单价也成为今年以来的全国最高。  相似文献   
8.
王俊锋 《地球》2011,(3):38-40
68岁的王镜秋老人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退休后一直住在东城区东四二条的两间平房中。他见证了北京的岁月变迁,对天气变化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话对我们年逾八旬的人来说,体会更为深刻、真切。回忆年轻时,我与老伴同在一个大城市的两个单位工作,一个在东城区,一个在西城区,各上各的班,朝分暮聚,感觉不到生活上有什么需要互相帮助的。年轻时,我被调到基层单位,还有一段时间,被借到县里工作,老伴就带着小孩住在离县城20多里的生产队农民家里.她自己挑水、种菜、做饭,还要到生产队上班。我一个月回家一次,买点煤、砍点柴。因为年轻,各自都可以独立生活,需要帮助的家事很少。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固液二相(松散土体和水)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输移的现象。在其流动和终止的过程中,泥位陡涨暴落,来势凶猛且历时较短,常常冲毁或淤埋铁路、公路、农田,以及水利、国防、通讯和旅游点等工程设施,甚至摧毁厂矿和城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山区、秦岭山脉等地的泥石流活动尤为强烈。文章通过对和龙市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谷的实际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和原因。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降雨条件起触发作用,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恶化、诱发了灾害。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潜在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