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非大裂谷处于持续扩张运动中,断层错动和地震作用活跃.对此依托内马铁路2号隧道工程,设计断层错动和地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振动台试验.综合确定长度相似比0.05、密度相似比0.8、弹性模量相似比0.03,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断层错动装置和隧道震动裂缝声发射监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断层错动装置较好的模拟了岩层错动,声发射监测技术较...  相似文献   
2.
东非大裂谷肯尼亚段,与软流圈侵入和岩石圈减薄有关的岩浆活动导致了火山活动频发。火山活动造成地裂缝灾害直接威胁着裂谷内的工程设施。本文通过在肯尼亚裂谷的野外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归纳了地裂缝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破裂特征,分析了基岩破裂与地裂缝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裂缝主要与火山伴生,呈线状展布,地表破坏特征以水平拉张为主。地裂缝与其下的基岩裂隙相连,基岩裂隙的存在决定着浅部土体地裂缝的发育位置和规模。地壳形变数据表明研究区存在以火山为中心的隆起区,基于此本文通过Mogi点源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一次火山喷发引起的位移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引起的广泛不连续变形造成了基岩破裂,肯尼亚裂谷地裂缝的成因机制可归纳为火山喷发-基岩破裂-沉积物破坏。  相似文献   
3.
内罗毕-马拉巴铁路工程是东非"北方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洲内陆国家发展经济的主干线。铁路线路工程穿越的东非大裂谷,地质复杂、火山地貌、断裂带和拉张裂缝等不良地质极为发育,而东非大裂谷铁路工程建设的研究资料十分匮乏。为了研究穿越东非大裂谷的铁路线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东非大裂谷地形、地貌、裂谷的发育机理、区域断裂分布,然后以铁路沿线经济控制点为主轴,制定了穿越东非大裂谷铁路线路3大通道。分别对线路3大通道穿越的地形、地貌比选,穿越的地层、断裂和地裂缝比选,穿越地震、火山发育比选以及穿越的不良地质灾害比选,最后比选各线路通道的投资以及优、缺点,最终推荐南线通道方案。该线路方案得到肯尼亚政府的肯定和采纳。目前内马铁路正试运营,实践表明内马铁路裂谷段选线是较为成功的,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夙玉 《海洋世界》2015,(2):52-53
<正>提到肯尼亚,你会想到什么?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和壮观的角马大迁徙?不错,这些著名的地方都是肯尼亚的名片之一。但你是否知道,早在明朝,郑和的船队就已经到达了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这里?郑和七下西洋最远的地方,也正是肯尼亚的海岸?马林迪,西南距离蒙巴萨  相似文献   
5.
速读     
《地图》2014,(1):20-20
1.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 2013年12月 追溯6万年前人类迁徒之路 大约6万年前,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开始探索世界。他们从埃塞俄比亚的东非大裂谷一直走到了南美洲的最远端。为了追溯祖先的迂徒脚步,记者保罗萨洛佩克踏上了长达七年的徒步全球之旅,从远古人类离开非洲、迈向世界的起点一路跋涉到南美洲的火地岛。在艰苦跋涉的七年里,他跨越了3.4万公里,走过了四个大洲。萨洛佩克将这项计划称为“步出伊句园”,并利用最新的化石证据和遗传学发现设计出自己徒步的路线。  相似文献   
6.
钱知之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07-2023050007
利用卫星重力场数据和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三维密度结构成像,取得了东非大裂谷地壳和上地幔多个深度等效层上的密度扰动图像,为东非大裂谷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结果表明,东非大裂谷中段的西支裂谷与东支裂谷的幔源熔体同源,但是西支裂谷发育较不充分、形成较晚。东非大裂谷的动力学模式为熔流体上涌的树形分叉模式,其要点包括:① 低密度流体在软流圈大面积上涌;② 流体在岩石圈继续上涌,部分转化为基性岩浆岩,平面面积缩小;③ 进入地壳后上涌熔流体分叉成多支,平面总面积进一步缩小; ④ 熔流体上涌到上地壳后仅在裂谷带活动,反映为火山链和玄武岩带。  相似文献   
7.
内罗毕—马拉巴铁路穿越东非大裂谷, 线路隧道穿越许多活动断裂带。在隧道结构设计中既要考虑地震作用, 还要考虑断层的位错作用。在隧道抗震和减震设计中, 将隧道结构设计成像链条一样的结构特性, 使得隧道结构随着地震作用和断层位错, 自动调整本身的变形, 而不会导致整体性破坏。为了分析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 建立了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将人工合成100 a超越概率2%的加速度时程作为水平地震作用, 在数值模型底部输入。计算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和隧道结构的链条特性。计算表明链条一样的隧道结构能够很好地起到抗震消能作用。另外, 由于断层的位错作用造成隧道内限界减小, 使得隧道失去正常的通行功能。因此在断层位错设计中, 根据断层特点、接触网的型式, 综合考虑制定隧道断面扩挖尺寸。当断层位错发生影响正常交通运营时, 根据正断层的特点, 扩挖下盘隧道, 回填上盘隧道。调整线路坡度和接触网的绝缘距离、悬挂方式来消除断层的位错量, 从而实现隧道内线路正常通行条件, 而不用改建隧道二衬结构。  相似文献   
8.
汽车驶出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往西南方走了一个多小时,我问导游:我们进入东非大裂谷了吗?当地导游答:早进入了.我便觉得奇怪--怎么就没一点"掉进裂谷"的感觉呢?不一会,自己也觉得好笑,东非大裂谷平均宽度将近50公里,最宽处有200公里以上,汽车在里面行走,连一只小甲虫的分量都算不上,这道理也如同地球是圆的,而我们每天都感觉在走平路一样.  相似文献   
9.
孔多阿岩画     
《地图》2011,(3):10-11
孔多阿位于非洲坦桑尼亚中部多多马省东非大裂谷的东沿上,在这里,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许多直立岩壁和岩洞。这些新石器时期遗留下来的岩洞多数已经风化倒塌。  相似文献   
10.
东非大裂谷火山、地震、断层移动和地裂缝等地质作用活跃,严重威胁隧道安全,有必要研究裂谷内山岭隧道地质灾害破坏.通过系统分析东非大裂谷山岭隧道地质灾害风险源,建立了4类22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裂谷内山岭隧道地质灾害风险熵权可拓物元方法评价方法,开发了相应的风险安全可视化程序,得到东非大裂谷山岭隧道地质灾害破坏等级,提出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运用该模型得到东非大裂谷内马铁路2号隧道地质灾害破坏等级为S4,对此风险控制措施可为提高抗隧道震设防烈度,进行隧道抗断层、抗震和抵抗火山作用综合研究设计,严格把控隧道施工质量,进行裂谷地质活动和隧道安全监测,及时进行隧道地质灾害预警,同时制定隧道地质灾害处置和救援预案.研究结果可对类似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