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高红燕  杨艳超  张曦  王丹  崔瑜  解峰 《干旱气象》2021,39(5):857-863
利用西安市2009年11月15日至2019年3月14日供暖期燃气负荷及气象观测逐日资料,分析西安市供暖期、节假日、双休日燃气负荷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筛选相关性显著的因子作为燃气负荷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供暖期日燃气负荷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近10 a西安市供暖期燃气用量逐年增加,且日燃气负荷呈单峰型波动变化,峰值出现在1月。供暖期燃气负荷具有双休日、节假日效应,其燃气负荷明显低于工作日,且节假日越长影响越明显。供暖期燃气负荷与前一日燃气负荷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及人体舒适度等气象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分离基础燃气负荷后的供暖燃气负荷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明显提高。基于上述5个影响因子构建的供暖期日燃气负荷动态预测模型,经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3.4%,且用气高峰期模型预测更稳定,相对误差为2.77%,能够满足天然气公司供暖期燃气调度需求。  相似文献   
3.
将混入污染物和杂质的地热尾水直接排向地表水体,会造成水、土环境污染,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高效减少地热尾水中污染物,实现供暖地热尾水的无害化排放,以林甸县花园镇供暖地热尾水为例,通过混凝沉淀、超滤、纳滤工艺开展供暖尾水处理的室内实验和中试试验研究,连续监测获取地热尾水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组合工艺稳定运行期间监测到溶解性总固体浓度由5 824.7 mg/L降为432.40 mg/L、氯化物浓度由3 010.13 mg/L降为194.16 mg/L、氟化物浓度由1.57 mg/L降为0.31 mg/L、硼浓度由4.04 mg/L降为1.62 mg/L。确定该区地热尾水处理的最佳组合工艺为采用超滤运行压力为0.1 MPa,纳滤膜为陶氏NF90,操作压力为0.60 MPa,进水量为0.8 m3/h。室内实验溶解性总固体去除率90.21%~92.49%,氯化物去除率91.63%~93.02%,氟化物去除率96.81%,硼去除率55.20%~55.69%。中试试验溶解性总固体去除率为92.62%;氯化物浓度200 mg/L,氯化物去除率为92.57%;硼浓度1.77 mg/L,硼去除率为55.7%,以上实验结果均达到相关规范标准。试验证明本工艺处理松嫩盆地北部林甸地热田供暖尾水是可行的,解决了供暖尾水处理中资源浪费和尾水回收利用的技术性问题,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介绍1993~1994年度冬半年服务中的5天逐日日平均气温预报工作,简述了此项工作的预报方法,总结了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田的天然气具有量大、气质富的特点,现已开发的各油田气油比平均200,最高时达350~400,天然气中C~(3+)含量均在12%(mol)以上(表1),此外,天然气还有压力低、不含硫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鲁北平原区农村冬季清洁供暖问题,扩大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规模,以区内广泛发育的咸水体为研究目标,在简述第四纪地层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第四纪含水砂层与咸水体的分布特征,总结了区内以往开展的4个浅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所施工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成果。结果表明: 研究区咸水含水层单井涌水量320~475 m3/d,单位涌水量12.76~28.3 m3/(d·m),自然回灌条件下单井回灌量30~56 m3/d,单位回灌量5.85~17.5 m3/(d·m); 单眼开采井可供暖面积为3 481.02 m2,可满足约35户农村住宅的冬季供暖需求; 研究区在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时建议优先选择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于供暖/制冷能耗需求较小的农村单户建筑,可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分散式供暖/制冷。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提示:北方的供暖季,雾霾频频造访。于是,地热这一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关注。实际上,在天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技术上先后攻破了基岩和孔隙型热储回灌两大世界难题,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好机制。古人把从地壳裂隙深处涌出地面的热水喻为"金汤"。近年来,随着温泉、地热供暖等产业的发展,"金汤"盲目开采严重,一些地方的地热水位严重下降甚至枯竭。因此,加强地热水回灌成为地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际应用研制制冷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温度测量、PID控制及PWM脉宽调制等技术实现了对目标对象的制冷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污水的热能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发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建筑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开发利用历程与工程现状,分析了城市污水热能资源潜力以及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利用污水与环境的温差获取热能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资源前景,适宜的热源距离是污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开发污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或城市污水作为水源,通过合理利用出水的流量和温差为城市住宅供暖。基于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污水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华北地区五大城市办公建筑为例,利用1961—2017年气象数据和TRNSYS软件模拟的供热制冷负荷数据,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建筑供热制冷负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模拟负荷和气象要素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揭示了影响建筑供热、制冷负荷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华北五大城市供热负荷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0.05(石家庄)—0.13 kWh·m-2·(10 a)-1(呼和浩特);各城市制冷负荷的变化不同,仅呼和浩特为增多,增幅为0.04 kWh·m-2·(10 a)-1,其余城市制冷负荷无明显变化;从总负荷来看,各城市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0.05(太原)—0.10 kWh·m-2·(10 a)-1(呼和浩特)。由供热制冷负荷与气象要素的回归分析可知,冬季供热负荷主要受气温影响,五大城市的显著增温导致供热负荷减少;与此不同,夏季制冷负荷主要受气温、太阳辐射的共同影响,呼和浩特平均气温和太阳辐射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导致其制冷负荷显著增加。其他城市气温显著升高,而太阳辐射显著降低,二者的综合作用导致制冷负荷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华北地区冬季供热负荷明显降低,而夏季制冷负荷并未明显增加,导致总负荷显著降低,气候变暖总体上对建筑节能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