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849篇
  国内免费   1231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08篇
地球物理   1159篇
地质学   2102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Pco2 of air and seawater sample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ECS) were measured in situ in autumn, 1994,Ocean currents,terrestrial fluviation,biological activities,etc.,Pco2 char-acters in air and seawater were investigated,CO2 flux and its character in the East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Pco2 profiles of air and seawater,It was clear that the nearshore was the source of CO2;and tht the oulter sea area was the sink of CO2; and that the shelf area of the EXS is a net sink for atmospheric CO2 in autumn.  相似文献   
3.
4.
高焕臣 《海洋通报》1994,13(2):19-23
分析了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给出了增、减水的解析表达式,指出了潮汐预报精度在增、减水分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潮汐分析预报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就在人们担心石化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了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俗称可燃冰。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这无疑给未来的能源需求带来了福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燃冰的发现纯属偶然。在上世纪30年代,为了输送天然气,铺设了输气管道,但工程人员发现,一些输气管经常奇怪地被…  相似文献   
6.
7.
8.
9.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氢、氧、碳、硫、硅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溶液中水、碳、硅、硫和铅的来源以及成矿流体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V1矿体中矿石的石英δ18O水值变化范围为6·1‰~7·6‰,平均为6·7‰,其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00‰~-108‰,平均为-104‰,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分异水,并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地层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水值分别为-6·6‰~-5·9‰和5·0‰~5·2‰,反映成矿流体的碳、氧具有深部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的特征。硅、硫和铅同位素具深部岩浆或地幔来源的特点,但遭受后期壳源物质的混染。据此提出该矿床是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受控于深部过程的驱动和控制,可为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依据主量元素可划分为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系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个超钾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为17.58Ma,指示出火山活动为中新世.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火山岩都显示出富集LREE及LILE(Th、U)、亏损HFSE(Nb、Ta、Ti)的特征.超钾质火山岩具有较高的K2O(6.31%~8.55%)、MgO(6.75%~8.96%)、Cr(270.7×10-6~460.4×10-6)、Ni(142.3×10-6~233.9×10-6)含量,较高的(87Sr/86Sr)i(0.71883~0.72732)和较低的εNd(-14.78~-15.37),指示可能起源于一个前期亏损并经后期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钾的方辉橄榄岩富集地幔源区.钾质火山岩具有比超钾质火山岩低的K2O、MgO、Cr、Ni含量以及高的Ba、Sr含量,初始87Sr/86Sr为0.71553~0.71628,初始143Nd/144Nd为0.51197~0.51198,在空间上与超钾质火山岩共生,可能是前者母岩浆的演化产物.钙碱性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r(881.7×10-6~1309.2×10-6)、Sr/Y比值(50~108)和较低的Y(12.05×10-6~18.02×10-6),明显亏损重稀土Yb(0.93×10-6~1.30×10-6),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成分特征但相对高钾,并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0.70928~0.71374)以及高的εNd(-7.90~-10.91),指示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上拉萨地块超钾质岩、钾质岩与N-S向地堑系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相吻合,由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南北向地堑系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