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展新奥尔松地区苔原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对冰川退缩响应的研究,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前沿不同年代冰缘线附近布设了植被样方,调查了样方内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A冰川1990年冰缘线代表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样方内仅出现先锋植物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2)1936年冰缘线代表冰川退缩长达75年后植被发育的情况,样方内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明显增多,植被群落以木本植物极柳(Salix polaris)和草本植物黄葶苈(Draba bellii)为主,地衣以寒生肉疣衣(Ochrolechia frigida)和鸡皮衣(Pertusaria sp.)等壳状地衣为主;(3)随着冰川迹地形成时间更长,植被趋向成熟阶段发展,样方内极柳占绝对优势,地衣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显著增加,出现雪黄岛衣(Flavocetraria nivalis)和刺岛衣(Cetraria aculeata)等叶状地衣。初步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着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选择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对冰川退缩年龄分别为0年、30年、40年、52年、80年、120年的样点按土壤发生层分层采集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化学风化速率及理化性质变化,探讨小冰期结束以来土壤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并评估不同阶段土壤质量。结果表明,退缩区前40年样点中主要以碳酸盐风化为主,80年后硅酸盐风化作用增强。土壤长期风化速率随土壤年龄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2年样点长期风化速率最低,为48.06cmol/(m^2·a),矿物组成和气候是影响土壤风化速率的重要原因。土壤的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多数样点占比约为80%~90%。随着土壤年龄增加,容重值和pH减小,pH从8.54减小到5左右;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SOC)及总氮(TN)含量增加,这些土壤理化指标的快速变化表明冰川退缩区土壤发育迅速。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以及快速的植被演替可能是退缩区土壤快速发育的原因。模糊数学法计算土壤质量的结果显示,除了0年样点,其余样点土壤质量指数(SQI)均大于0.4,说明退缩区土壤质量状况整体属于中等水平,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和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理解土壤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河源区的冰川融水和冰湖溃决洪水, 对我国境内阿克苏河乃至整个塔里木河的径流补给及下游的防洪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萨雷扎兹-库玛拉克河的麦茨巴赫冰川湖(Merzbacher Lake)为众多冰川湖中最大的一个, 同时又是频繁发生突发性溃决洪水的冰湖, 在1932-2008年的67 a内发生溃决突发性洪水62次, 其频率高达92.5 %以上. 随着气温的变暖, 冰川减薄后退, 冰川融水增多、 冰湖库容增加, 洪水总量在不断增大. 冰川洪水的总量已经由1960-1970年代的1×10~8m~3左右, 增加到1990年以来的3×10~8~4×1~8m~3 , 最高达5×1~8m~3 多; 年最大流量1990年代较1950年代增多37%, 洪水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库玛拉克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也对冰湖溃决洪水影响很大, 冰川消融的越多, 产生的冰川洪水洪峰也越大. 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将会加大下游的防洪压力. 所以, 要加强冰川消融观测及冰湖水位的监测, 建立预警系统, 进行冰湖溃决洪水预报, 为下游的防洪安全和水电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4.
宁宝英 《冰川冻土》2021,43(1):107-123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海冰减少等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使得资源勘探开发与国际新航道开通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依据2009—2019年6月期间有关北极研究的408篇ESI高影响论文,对发文量、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国家、研究方向等字段进行分析,从自然科学角度,宏观而...  相似文献   
5.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glacier melt and hydrology. In this article, we used two natural small-scale basins, Tuotuo River and Buqu River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to show the impacts of glacier melt on stream flow.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glaciers and ice volume in 1970, 1992 and 2009 are evaluated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Changes to the glacier surface area over the same time interval are estimated through the delineation of glacier outlines and positions using Landsat TM/ETM+ imagery. By 2009, the glacier surface area had decreased by 20.83% and 34.81% of the 1970 values in Tuotuo River and Baqu River basin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meltwater supply in each basin is estimated to be 2.56×10^9 m^3/yr and 1.24×10^9 m^3/yr respectively.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glaciers in the study area suffered a constant mass loss of snow and ice, accumulatively approximately -24 m over the past 40 years. The annual and summer stream flow tended to increase in Tuotuo River basin from 1970 to 2009 while a negative trend of change was shown in Buqu River basin during 1970-1986. Glaciers became shorter, narrower and thinner under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warming. Streamflow increase has been recorded at Tuotuo River station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glacier and permafrost melt. However, streamflow decrease has been recorded at Yanshiping station on Buqu River, where glacier melt has lagged behind atmospheric warming. These results show a close but variable linkage among climate change, glacier melting an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大雪山脉的主峰,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海拔7 756 m,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和泸定县之间。由于其海拔高,降水充沛,海洋性冰川发育。以贡嘎山为中心,发育有74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达255.1 km2,其中海螺沟冰川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冰川融水是维系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为评估祁连山冰川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状态, 利用Landsat-TM、 ETM+、 OLI等遥感影像, 基于波段比值阈值法提取1987 - 2018年共计7期冰川边界进行时序变化分析。结果显示: 近31年来祁连山冰川面积从2 080.39 km2退缩到1 442.09 km2, 年均退缩率达0.99%, 相比1956 - 1990年间的退缩率(0.58%)大幅增加; 近31年来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稳步上升; 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 700 ~ 5 100 m之间, 冰川退缩随海拔降低而增加; 约93%的冰川的面积小于2.0 km2, 小于0.1 km2的冰川的总数和总面积呈增加态势; 0.5 ~ 1.0 km2冰川退缩最快, 年均退缩率达1.53%, 而大于10.0 km2冰川退缩最慢, 年均退缩率为0.59%; 祁连山冰川退缩主要由夏季均温升高引起, 且最近十年间冰川呈现出加速退缩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2004年和2006年对青藏高原西南部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在过去几十年内,许多支冰川已经和纳木那尼主冰川分离,冰川末端形成大量不连续的冰塔林,冰川末端在1976—2006年平均退缩速度为5 m.a-1左右,2004—2006年后退速度达到7.8m.a-1,表现出近期加速后退态势.考察发现,冰川表面由于强烈消融而形成数量众多的融化坑,冰川表面强烈减薄,2004—2006年期间冰川冰舌段海拔5 800 m处冰体厚度减薄率为1.42 m.a-1,在海拔6 050 m冰川大平台处为0.67 m.a-1.冰川物质损耗严重,利用现有花杆资料计算2004—2006年年均冰川物质平衡为-685 mm水当量.邻近纳木那尼冰川的普兰县气象站观测资料表明,近30 a来气温呈快速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急剧减少,气候暖干是造成纳木那尼冰川强烈亏损的主要原因.如果近期气候暖干态势持续加剧,必然导致该区冰川更加强烈的物质损耗,冰川萎缩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何元庆  章典 《冰川冻土》2004,26(2):230-231
龙雪山(27°10′~27°10′N,100°09′~100°20′E),位于横断山南端,云南丽江以北25 km处,主峰海拔5 596 m,是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图1),也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雪山南北长35 km,东西宽13 km,山上分布有19条冰川,总面积11.61 km2.玉龙雪山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气候控制,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旱.玉龙雪山上现存冰川为典型的季风温冰川(也称海洋型冰川),这种冰川具有积累消融量大、温度高、运动速度快、对气候变化反应非常敏感等特点[1].  相似文献   
10.
近30a青藏高原气候与冰川变化中的两种特殊现象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30 a全球强烈变暖,水循环加快,冰川也加剧退缩。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下垫面,既对全球变暖有正常的反应,也出现了异常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已发现两处:1) 青藏高原北部偏西冰芯记录降温0.6℃,相应的冰川退缩微弱,融水径流降低;2) 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岗日嘎布山区为代表,出现较多的冰川前进,可能指示降水量有较大的增加。上述事实指示气候变化与冰川响应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