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冰变化与全球气候、 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海冰厚度是海冰变化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全面立体高精度观测海冰厚度的最有效手段是航空遥感, 而冰桥计划(IceBridge)是当前南北极最大的航空遥感工程。基于2009 - 2014年冰桥计划的激光雷达高程数据和数字测图系统相机光学影像对南极别林斯高晋海的海冰厚度进行研究, 并结合降雪量等气象数据探讨该区域海冰厚度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该海域的海冰厚度在2009 - 2014年间整体呈微弱增长趋势(0.07 m·a-1), 但是在95%置信水平下不具有显著性。2009 - 2011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大幅度变化, 其中2010年达到极大值2.42 m, 之后开始缓慢增加。海冰厚度的年际变化与降雪和近地表温度等气象要素相关, 二者相比较而言降雪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4):99
正阿根廷,当地时间3月10日,圣克鲁斯省西南部的冰川国家公园里,莫雷诺冰川拱门"冰桥"部分发生裂缝和垮塌,坠入阿根廷湖,场面十分壮观。这种自然景观要数年才得以一见。据报道,数千游客聚在莫雷诺冰川,观赏在冰川与阿根廷湖之间形成的这道淡蓝色冰川拱门崩塌。这种冰川拱门大约每2至4年才形成,成因是冰川出现冰堤,暂阻河水流入湖里,但河水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波弗特海的海冰厚度,并利用2010~2013年10月份仰视声呐(ULS)和2011年冰桥计划(IceBridge)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测高反演的海冰吃水深度与ULS吃水深度差值的最大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4 cm和4 cm;测高反演的海冰厚度与冰桥计划海冰厚度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7 cm和65.7 cm,优于Laxon(2013)研究结果(分别优化2.1 cm和6.6 cm)。在此基础上,研究2011~2017年波弗特海夏冬两季的海冰厚度变化,发现二者具有类似的分布特征,且冬季3月海冰覆盖范围更广,厚度更大;进一步分析2011~2017年3月份冬季海冰厚度年际变化,发现其呈整体下降趋势,且2012年最小,2014年最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冰桥计划(IceBridge)在西南极Thwaites冰川的机载激光测高数据,对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和目前国际常用的4种南极DEM,包括Bamber 1km DEM、ICESat DEM、RAMPv2DEM和JLB97DEM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和ICESat DEM有着较高的高程可靠性,其与冰桥计划机载测高数据的平均高程差小于5m,标准差小于15m。Bamber 1km DEM高程可靠性相比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和ICESat DEM低一些。JLB97DEM、RAMPv2DEM与冰桥计划机载测高数据之间的标准差超过30m,尤其在坡度较大的区域,高程可靠性低。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 Irvine)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冰河学家最新发表的研究,格陵兰岛的冰原对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温暖海水的脆弱性远比预想的更为严重。研究显示,在格陵兰大冰原下,潜藏着之前未知的延伸数十英里的深谷,而这些深谷连接了海洋,当亚热带大西洋海水冲击这些冰原的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的研究都需要基于精准的原始数据,如何克服极地恶劣环境的影响提升原始数据采集的鲁棒性,是南极科学考察中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这些原始数据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由于意识到原始数据质量监测过程的重要性,冰桥计划和雪鹰601中都采用了相应的数据质量监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载冰雷达数据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然而,脱离数据本质的质量监测成效甚微,若要有效提升机载冰雷达数据质量,一方面需要从机载冰雷达数据特征入手进行监测;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同时采集的多源数据,通过构建时空维度的全方位监管,展开对关联原始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才能在全生命周期有效保障原始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16,(4):2
正2016年3月10日,位于阿根廷佩里托的莫雷诺冰川拱门"冰桥"发生断裂,随后全部垮塌,摄影师拍下了冰川垮塌的全过程。佩里托莫雷诺冰川位于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是安第斯山南部巴塔哥尼亚冰原所形成的48条冰川之一,长30千米,冰面达250平方千米。佩里托莫雷诺冰川是人类可直接抵达和近距离观赏的少数冰川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大块碎冰从冰川上坠落到下面的湖面上,激起巨大的水花,吸引大批游客。早在2008年7月,这里的冰川突然发生崩塌,大块的冰块碎落,形成一个拱门"冰桥",此后在2012年3月,这里又发生过一次破裂。多年来,佩里托莫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启动第6年即"冰桥行动2014"(Operation Ice Bridge)南极研究计划,此次研究目标是观测南极大陆冰盖、冰川和海冰变化。"冰桥行动"是NASA一项为期6年的南极研究任务,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地基冰川航空测量计划,旨在利用多源航空遥感传感器(包括机载激光雷达)获取南北极的对地观测数据,以此揭示地球南北极变化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计划  相似文献   
9.
海冰厚度作为海冰的重要变量之一,相较于海冰密集度、海冰漂移速度、海冰范围等,数据时空完整性仍然不足。当前获取北极海冰厚度的主要手段为卫星遥感,除之前的CryoSat-2、SMOS等卫星,2018年11月又新增了ICESat-2卫星。目前,针对北极多源卫星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差异性对比以及数据精度评估的工作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最近的完整两年(2019—2020年)内的ICESat-2、CryoSat-2以及CS2SMOS(CryoSat-2和SMOS融合产品)海冰厚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量化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整体上CryoSat-2卫星数据的平均海冰厚度最大, ICESat-2其次, CS2SMOS最小。三种卫星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海冰厚度高值区ICESat-2数据的厚度最大, CryoSat-2与CS2SMOS数据的厚度相近,而在海冰边缘区CryoSat-2数据的厚度最大, CS2SMOS最小。从区域来看,不同卫星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在东西伯利亚海和波弗特海区域差异较小,在巴伦支海区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时段内的“冰桥行动”实地观测数据对多源卫星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