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各省市区劳动力资源的产业和行业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空间分布上东、中、西部具有差异,西部地区的西南和西北地区也存在差别,这种规律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区域差异。根据劳动力行业配置的区位熵排序结果,将各省市区分成4种类型:大都市型、沿海高工业化水平型、中等工业化水平型、中下等工业化水平型。这些类型具有自东向西有规律性的分布,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工业化水平的东西差异相应。  相似文献   
2.
3.
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产业布局主导因素的转换,论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五大特点,并对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双向作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展望我国产业跨世纪布局的趋势,以及政府对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奇  刘卫东 《地理学报》2004,59(Z1):191-197
劳动力问题因为其日益增强的空间性和地域差异性,已经稳定地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简要回顾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问题研究的几个主要阶段,进而介绍其主要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最后根据西方经济地理学在劳动力问题上的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地方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73~1988年我国九省市国营工业为例,运用生产函数对不同省区国营工业的劳动力、资金技术进步等要素对产出的贡献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川西地区劳动就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阶 《地理研究》1993,12(3):89-99
以川西作为研究区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或非农就业从自然—人文相结合的观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7,(10):45-45
北欧的劳动力价格高昂,所以无论是当地品牌还是外国品牌,都很难见到“瑞典制造”、“丹麦制造”等字样。但如果问售货员哪些产品是“中国制造”时,他们一时也答不出来。用斯德哥尔摩大学华人经济学教授房晓辉的话说,在北欧,“中国制造”已经是“大隐于市”了。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产业布局主导因素的转换,论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五大特点,并对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双向作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展望我国产业跨世纪布局的趋势,以及政府对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乡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孟晓晨 《地理学报》1992,47(5):441-450
本文从城市化基本定义出发,探讨了劳动力在农村与城市两大经济载体之间流动的机制,指出农业容纳力与排斥力、城市吸引力与吸收力是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并在对四个因素进行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均衡与非均衡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勇 《地理研究》1992,11(1):39-47
黄淮海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历史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劳动就业目前仍集中于农业,农业劳动力多为兼业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普遍较低,地域分异明显,农村劳动力剩余量较大。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措施包括促进经济总体增长,提高乡镇企业就业弹性、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完善小城镇和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