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前,在洛阳新区地热资源综合研究成果评审会上,受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介绍了对洛阳新区地热资源的勘察结果。结果表明,洛阳新区地热有利地段总面积达23平方公里,其中一级有利地段面积约2平方公里,预测日涌水量1750立方米;二级有利地段面积约15.5平方公里,预测日涌水量1440立方米;三级地段面积约5.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从粗粒土振动压实特性、砂卵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及作用三方面对砂卵石换填地基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人工换填的砂卵石地基承载力较高,沉降量小且均匀,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要求,适宜在洛(阳)南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北方劳德藻配子和复大孢子的产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86年10月在厦门近岸采集北方劳德藻,从培养中观察其有性生殖和光对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只有宽度为26-40μm的细胞能形成配子和复大孢子;在光照条件下每昼夜只发生1次性化;雌雄配子以不同发育方式形成,配子发生呈现一定的时间程序;强光照和16h光周期最适于性化。由此得知,引起性化既依赖适当的细胞大小,又依赖光诱导的外部因素;产生两种精子数目是与精原孢囊的体积大小紧密相关;性化与光强度之间  相似文献   
4.
1990年7月~1991年12月,监测了中国北部沿海食用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水平。本文用石油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讨论了沿岸贝类受石油烃污染的现状和分布特征;计算了样品干、湿重含量的本底值范围。给出了油标准和标准之间的互校系数R值。对样品进行了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数据,计算了样品间模糊相关系数,做了模糊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环境下矿集区预测方法的研究热潮也初现端倪.依据矿集区所包含的理论内涵(矿床密集区、潜力密集区的聚集内涵),提出了应用探索式空间分析法进行矿集区预测的设想,并以北至科克舍套,南至帕米尔高原,西至乌拉尔山,东至新疆边境的中亚区域为研究区,利用探索式空间分析方法从含矿潜力的确定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的探索入手,对研究区铜矿集区进行了预测,初步圈定了乌拉尔、矿区阿尔泰、北滨巴尔喀什、斋桑、塔尔巴合台等17处铜矿集区.研究成果除包含了研究区已知矿集区外,还有7处新区,反映了探索式空间分析法在矿集区预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A Synthetic View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This paper gives a synthetic view on the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with an attempt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stepwise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Jurassic sedimentation, deformation and magmatism in North China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earliest Jurassic is marked by a period of magmatism quiescence (in 205-190 Ma) and regional uplift,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characteriz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The Early to Middle Jurassic (in 190-170 Ma) was predominated by weak lithospheric extension expressed by mantle-derived plutonism and volcanism along the Yanshan belt and alongside the Tan-Lu fault zone, normal faulting and graben formation along the Yinshan- Yanshan tectonic belt, depression and resuming of coal-bearing sedimentation in vast regions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stage started at 165y.5 Ma and ended up before 136 Ma; it was dominated by intensiv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multi-directional compressions. Two major deformation ev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One is marked by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beneath the thick Upper Jurassic molasic series in the foreland zones of the western Ordos thrust-fold belt and along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it was predated 160 Ma. The other one is indicated by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at the base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predated 135 Ma. During this last stage, two 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s,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in the north and the Qinling-Dabie belt in the south, and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were all activated by thrusting; the NCB itself was deformed by the NE to NNE-trending structural system involving thrusting, associated folding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ing, which were spatially partitioned. Foliated S-type granitic plutons aged 160-150 Ma were massively emplaced in the Jiao-Liao massif eas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indicate important crustal thicken  相似文献   
7.
8.
文登市南海新区是文登市发展的新亮点,为搞好新区建设,统一基础测绘成果,文登市国土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公布启用金省C级GPS网和三等水准网成果的通知》,通知有关单位对文登市南海新区181.9km^2率先启用C级GPS网和三等水准网成果。文登市国土局要求各测绘单位充分认识该成果对提高测绘成果精度的重要作用,规范C级GPS网和三等水准网成果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俄罗斯北方城市圣彼得堡举行了隆重的300周年庆典活动,来自90多个国家时代表团汇集于此。300年对于古老的俄罗斯而言,根本算不上是“历史悠久”。但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圣彼得堡就是俄罗斯辉煌的象征、明的起点,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