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采用了种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离两个指标,分别判断1990 ̄1995年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空间状态,并进一步阐明了其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并讨论了现代地震学时期发生的最大大陆板内地震的1000多次余震的空间分布。其数据是由8台便携式数字测震仪组成的台网在主震后17天开始用3周时间记录的。我们已计算了高质量的单一事件位置,所基于的是由这个地区震级为2-5 的地震确定的一维速度模型。余震定位揭示出活动集中在一个近东走向的向南倾斜的面上,呈梯形分布。活动带沿走向逐渐变短,从深度约为5 km的浅部长度约为45 km到 35 km的深度不足25 km。整个破裂区面积约为1300 km2。我们估计主震的静态应力降为16±2 MPa。余震扩展到几乎整个地壳,集中在10 km深的上地壳,和约26 km 深的下地克。断层破裂没有在地表出露,也不知道它在2001地震前是否是活断层。余震数据与布季主震一致,主震是由夭折裂谷的拉张作用形成的断层在收缩过程中的重新激活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度”的基本含义是程度、限度。能否把握好地理课堂教学“度”的问题,不仅关系和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当我们阅读欧洲石炭系地质文献时,常常碰到Culm(又称Kulm)一名,我国音译为“库尔木”,一些地质辞典解释为1.含铀煤结核,2.无烟煤砾,3.劣质煤,4.碳质页岩。由于Culm这个地质名称在欧洲的使用历史相当长远,所代表的含义纷杂多样,上述几种简单的解释显然未能包罗Culm代表的主要地质内容。 Culm一名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Dumont,1832),原始的含义是指比利时东部列曰(Liege)地区的“易裂变的黑色炭质页岩及无烟煤层”。根据现在的资料,列日地区出露的含煤地层是Namurian期至Westphalian期的沉积,早石炭世不含煤的Visean期沉积,全为碳酸盐岩相沉积,且出露面积极小。因此,原始Culm一名仅仅指上石炭统的某种劣质煤层。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随后Culm一名被使用到极其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石盐晶体生长过程中捕获流体包裹体,利用冷冻测温法得到的均一温度信息与古水温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部分地区,利用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评价古气候时,温度数据与孢粉学反映的气候特征存在冲突,不同晶形的石盐沉积特征,及其晶体条纹内包裹体温度代表的地质含义需进一步探讨。笔者在分析经典测温数据的基础上,观察常温蒸发实验中漏斗晶和人字晶的形成及生长过程,分析了不同温度段均一温度与气温、水温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气象记录数据,分析了最大均一温度评价气候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认为:漏斗晶晶核形成与卤水表面,包裹体温度受温度和气压共同影响,漏斗晶在卤水底部绕核生长,漏斗晶外围包裹体温度对应水底温度,沉入水下后漏斗晶生长缓慢,包裹体最大温度可能代表年度最高温度,以此为指标评价气候得出的结论过于炎热;人字晶是多个漏斗晶之间的桥接部分,大部分形成于卤水蒸发将近结束之时,人字形条纹内包裹体温度受气温和地表温度共同影响,地表温度远大于气温是造成包裹体最高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分析总结了海平面及海平面变化的有关问题,如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海平面变化旋回等时性及可对比性,海平面升降曲线的表示方法、内容及绘制技术与原理,其升降幅度的定量化计算和模拟,海平面变化成因的旋回级别、动态分异及成因标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盆地的影响等等。提出部分建议,包括理清海平面与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升降与振荡、波动,全球与相对、高频、复合海平面,TR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等概念;限定其概念的外延、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用于同一大陆或泛大陆的对比性;分清各种表示方法、技术的使用范围,相对水深曲线转换为海平面升降曲线过程中成岩作用、构造沉降、沉积(生产)速率的影响校正及定量模拟;在海平面变化旋回级次格架下结合两种思路进行成因分析;推荐相对海平面升降成因分析按曲线对比法→构造沉降→回剥法思路进行;建议加强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盆地充填响应的研究;重视对沉积矿床的控制和大陆边缘地壳变形的反弹作用过程及定量模拟。  相似文献   
8.
上初中的时候读到乡愁的诗句,当时朦朦胧胧,不知乡愁为何物。如今长大成人,并且成为光荣的地质队员,在野外工作期间,越来越明白了乡愁的含义。乡愁原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的期盼;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淡淡忧伤;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默默的思念;是相逢胜却人间无数的喜悦;是野外晓风残月的凄美……  相似文献   
9.
宗教空间的变化能反映出宗教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所彰显的社会文化空间意涵.通过文献分析,对清代佛山镇“万真观”向“城隍庙”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变化所意涵的城市发展和社会文化意义.研究表明,从清代佛山镇万真观到城隍庙的宗教空间变化,折射了佛山镇由“乡村”到“城市”空间意义的转变,这种变化不仅是城市经济繁荣、人口激增的推动,更与行政治所诉求和“城市”身份的认同有密切关系,而且佛山城隍庙的“草根性”还凸显了清代佛山镇的政权、族权和神权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