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最南端,与上海市和浙江省毗邻,沪苏线、苏浙线等两条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吴江段长度达148.6公里,有省界界桩26颗。2014年上半年,吴江区多措并举,全力打造省际"平安边界"。一、积极开展工作宣传。利用吴江日报、东太湖论坛、宣传横幅和吴江特有的覆盖全区城乡社区的"美丽镇村信息通"电子屏来开展"平安边界"工作宣传,营造起全社会关心、关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2.
江苏吴江地区近2000年来的海面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  谢志仁 《江苏地质》1996,20(1):46-50
沉积学方法是研究历史时期海面变化的重要手段,吴江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后缘、太湖平原东南部,地势低洼,为最近2000年历史时期中海面变化敏感区。文间作者采用沉积学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吴建斌  胡颖  骆祖江 《江苏地质》2018,42(1):167-174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江苏吴江盛泽地区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量,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在概化盛泽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荷载、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识别与验证,模拟预测了在现有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自2015年9月1日至2030年9月1日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至2030年,盛泽镇区最大累计地面沉降量为442.11 mm,南麻社区最大地面沉降量为113.79 mm,建筑荷载越密集的地方,地面沉降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分析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为吴江盛泽地区科学防控地面沉降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比奥固结和地下水渗流理论,建立了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模拟预测了在建筑荷载单独作用、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及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三种情况下,2015-09-01—2030-08-31盛泽地区逐年地面沉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建筑荷载对盛泽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开采。第Ⅰ黏性土弱含水层和第I承压含水层分别为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下的主压缩层,单层压缩量占比分别为43.04%和54.06%;第Ⅰ承压含水层及其上覆第Ⅰ黏性土弱含水层是二者叠加作用引发土体变形的主压缩层,其压缩量之和占总压缩量的71.30%。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下引发的地面沉降量的线性叠加之和大于二者叠加作用下引发的地面沉降量,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引发的地面沉降具有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4,自引:5,他引:5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而生态敏感性区划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借助GIS技术,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 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并提出了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建议,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极高和高生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的48.63%,说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上很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