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某些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包括研究得较详的斯德酮类(Sydnones),它们的芳香性格系来自两性离子型的分子结构。已有不少的工作支持这种概括性的意见。例如,Hill和Sutton(1)发现了一些芳基和烷基斯德酮的6.6D左右的偶极矩及其负极指向,deStevens(2)根据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较前人更为中肯地提出了某些吡唑酮类化合物的两性离子型结构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咪唑啉类缓蚀剂耐高温性能,满足油气井酸化施工需要,在一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基础上,添加丙炔醇、碘化钾等助剂进行复配,得到一种具有抗高温性能的酸化缓蚀剂MZL-1,采用失重法测试MZL-1缓蚀性能,采用电化学测试和SEM、EDS等实验分析MZL-1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在20.00%HCl、1.0%加量、90℃温度条件下,添加酸化缓蚀剂MZL-1的N80试片的腐蚀速率为1.30g/(m2·h)。腐蚀速率降低原因是MZL-1缓蚀剂分子吸附到碳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吸附膜,阻碍侵蚀性离子和试片表面的接触,有效抑制钢铁试片在酸液中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为设计合成具有应用前景的低毒抗肿瘤药物,本文合成了1种未见报道的铜(Ⅱ) 苏氨酸 咪唑混配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及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Cu(Thr) (Im ) 3 ]Cl·H2 O(HThr =DL -Threonine ,Im =Imi dazole)与DNA作用时,使DNA电子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发生微小位移,但该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猝灭EB DNA体系的荧光,表明此配合物与DNA是以弱的插入作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咪唑为背景吸收电解质,α羟基异丁酸为络合剂,毛细管离子电泳分离,间接紫外光度法测定镍矿石中Ni、Co、Cu含量。考察了背景电解质的pH值、α羟基异丁酸(αHIBA)和咪唑浓度对Fe3+、Co2+、Ni2+、Zn2+、Cu2+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几种离子在8min内完成分离,检测限低至0.2mg/L。以Zn作内标,改善了方法的精密度,对于20mg/L各离子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6.5%。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对镍矿样中Ni、Co、Cu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线性范围分别在0.5~80mg/LNi2+和Co2+,5~80mg/LCu2+,结果与其它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苯甲酸(简称IABA),分子式C10H8N4O2,分子量216.20,熔点213℃,各级酸离解常数pKa1为3.2,pKa2为9.8,研究了它的性质及其与钴显色反应的条件。在pH7的NH4Ac介质中,试剂与钴形成紫红色络合物,λmax为546nm,试剂的λmax为462nm,Δλ为84nm,Co2+与试剂络合比为1∶2,摩尔吸光系数1.61×104L·mol-1·cm-1,Co2+在0~0.8mg/L遵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直接测定了工业废水及VB12中痕量钴,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101.3%~102.2%,RSD(n=6)在2.0%~2.7%。  相似文献   
7.
传统分离膜因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相互制约、孔隙率低、膜孔尺寸不易控制、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在诸多领域应用中受到限制。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膜材料中掺入某些特定纳米材料作为分散相来构筑新型混合基质膜,以增强分离膜的分离性能,同时赋予抗污染性能、高强度等。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作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重要子类,具有独特的孔结构、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类构筑混合基质膜的高性能分散相材料。本文主要对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ZIFs型混合基质膜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类和介绍,并以分离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为指标,对ZIFs在膜中掺杂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其次概述了其在脱盐、染料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大分子蛋白质去除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了ZIFs型混合基质膜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缓蚀剂浓度对饱和CO2盐溶液中咪唑啉缓蚀剂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啉及其衍生物是油田行业常用的耐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剂,其缓蚀机制主要是化学吸附作用。本文采用失重法、弱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等手段研究了1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对Q235钢在饱和CO2盐溶液中不同浓度随时间的缓蚀行为变化,探讨了吸附膜的形成与衰减规律。结果表明:85℃存在极值浓度40 mg.L-1,此时缓蚀剂达到最佳状态,24 h即可成膜,膜寿命较长,可以维持至少120 h。  相似文献   
9.
新显色剂1-(2-咪唑偶氮)-2-萘酚-4-磺酸在pH 3的介质中光度法测定Cu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94×10~4 L.mol~(-1).cm~(-1),络合物的组成为1:1,最大吸收在530nm,对比度△λ为120nm,表观稳定常数为6.96×10~6,Cu~(2+)在0~0.8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镁介金及铁矿石中Cu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离子电泳分离间接紫外光度法测定镍矿石镍钴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坛  梁冰 《岩矿测试》1998,17(4):275-278
研究了以咪唑为背景吸收电解质,α-羟基异丁酸为络合剂,毛细管离子电泳分离,间接紫外光度法测定镍矿石中Ni,Co,Cu含量。考察了背景电解质的pH值,α-羟基异丁酸和咪唑浓度对Fe^3+,Co^2+,Ni^2+,Zn^2+,Cu^2+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几种离子在8min内完成分离,检测限低至0.2mg/L,以Zn作内标,改善了方法的精密度,对于20mg/L各离子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