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刺参幼虫的变态和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参幼虫的发育可分为浮游和底栖两个阶段.浮游生活阶段包括三个幼虫期。它的特征是体表具有分布不同的纤毛。在囊胚期为周身纤毛,耳状幼虫期为纵行纤毛带,樽形幼虫为五条围绕幼虫身体的环形纤毛带.自五触手幼虫开始,原来的纤毛环逐渐退化.即进入第二阶段底栖生活阶段.从耳状幼虫期至樽形幼虫期.幼虫的体长发生急剧的缩短,形成了幼虫发育的一种特殊生长曲线(见图表)。从樽形幼虫变态成五触手幼虫的时间很短(在水温为20-24℃下为卜2天),这是幼虫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水体腔的变化是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水体腔的变化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指出了它在幼虫发育中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育苗中可作为鉴别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磷酸盐化和硅化)生物群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它为研究包括后生动物在内的多细胞生物早期演化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最近,由于其中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保存了与某些后生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类似的卵裂特征,被认为是后生动物的休眠卵和胚胎化石。但是,由于至今未发现可靠的囊胚期到原肠胚期和幼体孵化的化石证据,此类化石的动、植物之争一直没有停止。作者近期对该套含磷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除已报道的大量休眠卵和胚胎化石外,还发现保存原肠发育特征的磷酸盐化实体化石、蓝藻细胞集合体、可疑海绵动物化石及类似瓶形的不明化石等。研究表明,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了多种门类的不同类型,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完好的未元古纪磷质化石库。  相似文献   
3.
尝试了多种方法分离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并进行了细胞培养.结果表明,解剖法适用于囊胚细胞,自行设计的压片法适用于原肠胚细胞.在培养起始阶段,通过降低血清浓度和缩小培养体系可使中国明对虾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迅速贴壁并铺展,囊胚细胞铺展后有明显的生长晕,中后期原肠胚细胞较易达到半汇聚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明对虾囊胚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培养可发生形态上的分化.本实验方法有望用于对虾细胞分化机理和对虾细胞建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鳙鱼胚胎发育早期几个主要阶段发生的内部细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本文着重观察了卵黄、胚盘、分裂球和囊胚层细胞的形态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卵黄多核体的形成。作者在镛鱼卵子受精后所形成的胚盘和以后产生的分裂球中都发现有卵黄颗粒的存在.因而指出,认为卵子在受精后由于卵质分离而形成的胚盘是不含卵黄的看法是不确切的。在鳙鱼胚胎发育的几个早期阶段.作者观察到在胚盘、分裂球和囊胚层细胞与卵黄这种重要物质之间有某种有机联系。本文对卵黄多核体形成的问题连行了讨论。并对前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提到在桑椹期出现的一种深色细胞,在观察了这类细胞的发育和演变之后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它们与卵黄多核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