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2篇
  免费   2243篇
  国内免费   2888篇
测绘学   322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537篇
地质学   8973篇
海洋学   967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560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为了揭示黑龙江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沼泽、林地和农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差异,于2018年7月25日~8月2日,在湿地公园内,在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林地、旱田和水田中设置采样地,采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不同采样地土壤指标存在差异;与天然芦苇沼泽土壤相比,其它采样地土壤的含水量明显偏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偏小,水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偏大;天然芦苇沼泽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都高于林地和农田土壤,水田0~10 cm和10~20 cm深度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旱田和林地;与天然芦苇沼泽土壤相比,旱田土壤小于0.25 mm的小团聚体含量偏大,而其它采样地土壤的各粒级团聚体的比例变化较小,水田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比天然芦苇沼泽和旱田土壤低。  相似文献   
2.
3.
K—Na—Ca温度计是利用矿物包裹体成分中钾、钠、钙的摩尔浓度,使用已有公式计算成矿温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一些矿床中的应用效果表明,用该温度计计算的温度与矿床产出地质条件相符,并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温度基本一致,可以代表成矿温度。此外该温度计与压力无关;不受矿物透明度和介质临界条件限制,其应用范围较其他测温方法的要广。  相似文献   
4.
季江徽  刘林 《天文学报》2005,46(3):282-293
用直接数值积分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行星构型探讨了HD82943行星系统(由两颗共振的巨行星组成)的长期动力演化,同时,还研究了在相空间的轨道运动.在对系统长达107年数值积分中,发现所有的稳定轨道均与2:1共振相关联.典型地,在相同的时标内,两个共振幅角θ1和θ2同时(或其中之一)存在秤动.由于共振幅角在一定范围内的秤动,因而使两颗行星轨道半长径被约束而表现为规则运动模式.另外,利用分析模型(包含了外行星偏心率e2的因素),还讨论了对于不同取值的e2和相对近星点经度θ时,内行星在相空间的运动,并发现2:1轨道共振对于相对较小的e2以及当θ=0°时易于保持.此外,适中的e2将导致系统的两颗行星进入深度共振状态.再者,分析模型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吻合得很好,两者都揭示了行星系统的2:1共振结构.  相似文献   
5.
6.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河南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结束,异常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异常评价程序及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桐柏县固庙—新集1:20万金银异常评价方法及效果为例,重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中国东部金成矿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根据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数据特征,表明中国东部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为变质作用过程释放的水和岩浆分异水;成矿金属组分主要来自太古宙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10.
用Wittamann法染色观察到鹧鸪菜体细胞存在多核现象。其细胞核的数量随细胞大小、类型、细胞在藻体上的位置及老嫩程度等不同而异,较小型幼嫩的细胞核较少,大型老成的细胞核较多。顶细胞和藻体边缘的小细胞通常为单核,而成长的中肋细胞和假根细胞总是多核的。一个老成中肋细胞最多可有10多个核,假根细胞最多可有20多个核。鹧鸪菜细胞的多核现象对其种族在自然界的适应和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