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7篇
  免费   1457篇
  国内免费   1012篇
测绘学   984篇
大气科学   481篇
地球物理   2987篇
地质学   3492篇
海洋学   434篇
天文学   861篇
综合类   609篇
自然地理   59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3个可能来源,源头及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污染(18.8%)、陆地径流输入(66.0%)、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13.6%),并且各个源头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工业污染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区域,陆地径流输入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减降低的特征,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远离陆地的外海区域。  相似文献   
2.
3.
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270个土壤剖面资料,结合1∶50万数字化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气象监测数据等资料,利用地统计学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1±2.19%,变异系数为70.72%,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海拔、土地利用、气候和坡度6个环境因子对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的综合解释能力为47.9%。其中,土壤类型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能独立解释其变异的36.0%,海拔和成土母质分别能独立解释28.5%和15.8%。气温对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影响比降水量更加显著,从而造成了广西土壤有机质整体呈南低北高的趋势。同时,土壤有机质对气温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量的制约。此外,研究区农业耕作管理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2002,20(3):256-264
自从在活动星系核NGC4945的视线方向上发现第一个河外H2O超脉泽源以来,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9个河外H2O超脉泽源,对与活动星系核成协和河外H2O超脉泽源及分子谱线的观测和研究是探测和研究活动星系核核区中央源,拱核气体和尘埃环性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主要评述对河外H2O超脉泽源及与其相关分子谱线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Manzhouli is the largest land port city on the Sino-Russia border, transit cargo through the land port amount-ed to 5.95 million tons, transit tourists were 304 500 in 2000. It stands at the joint place of China, Mongolia and Russi-a, faces to Siberia area of Russia, receives direct support from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Bohai Sea Rim Area, and possess-es priorities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land port infrastructure, water resources, coal resources, tourist resources andgreat potentiality in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The future urban function is a key port on the First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Manzhouli Port will keep its first plac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land transport, and it is forecasted that thetransit amount through Manzhouli Port will go up to 10 million tons in 2005 and 20 million tons in 2010. It will be construct-ed to be a trade center of the peripheral area extending to Russia and Mongolia, a key export-oriented processing industri-al zone supported by industries such as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ies, export agriculture, trade services, technology trad-ing and the other service industries. It keeps being a well-known touring city for trade, shopping, sightseeing, vocation,local food, recreation and cultural events. To build Manzhouli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y Zone will improve city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main sectors are organic food processing, livestock products processing, garment and furniture indus-try. Moreover, Manzhouli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y Zone will eventually be upgraded to be a border free trade zone.The city functional transition will inevitably affect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e and its expansion. The city space transforma-tion will develop as such: one development axis of No. 301 highway paralleling with Bin - Zhou(Harbin - Manzhouli) rail-way which cuts through central part of Manzhouli City, and links Zhalainuocr District with central city; three urban unitsincluding central city, Zhalainuocr District and Manzhouli Interchange Trade Zone; cohesion with Aoerjin and Cuogangpastures; regional dual-nuclei structure of Hailaer City and Manhzouli City; and the Manzhouli-Zabaykalsk Free TradeZone.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活动星系核 ,特别是blazar天体的研究现状 ,对blazar天体的多波段与多波段能谱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 )γ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研究 ,通过对 1 6个γ噪blazar天体 (其中包括全部已证认和观测到VHEγ射线爆发的可能甚高能γ射线源 )自 1 998年的光学观测及光变分析研究表明 ,短时标光变 (小时量级 )是GeVγ噪blazar天体的普遍特性 ,光变幅度通常可达 0 .6mag/h ,对PKS 1 51 0 -0 89类星体的观测发现在一个小时内对象变暗 2个星等 ,对如此激烈的光变变暗目前的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释 ,但它同样反映了辐射区域的内部结构 ;而对TBLs的监测表明 ,其光学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没有其他对象激烈 ,出现的频度和振幅变化都较小 ;(二 )在研究γ噪blazar天体光变时 ,研究了寄主星系对光变的影响 ,得到了 1ES 2 3 44 + 51 4的光变与PSF的FWHM的关联 ,表明随着大气视宁度的下降 (即FWHM变大 ) ,对象变暗 ,即由于寄主星系的影响从而导致假光变的产生 ;(三 )引进两个多波段复合谱指数 ,αxox=αox-αx 及αoro=αor-αo。对样本的统计研究表明 ,RBLs是能谱特性界于XBLs和OVVs之间的一类中间态 ,所得结果支持了Sambrunaetal.( 1 996)大样本多波段能谱分布特性的统计研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 Blazars, including BL Lac objects, highly polarized and optically violently variable quasars,and flat-spectrum radio quasars (FSRQ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ly variable non-thermalemission which dominat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from radio to y-ray bands. The mechanism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broadband emission is synchrotron radiation followed by in-verse Compton (IC) scattering at higher energies (e.g. Blandford & Konigl 1979). Relativisticbeaming of a jet…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采中的供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威 《国土资源》2002,(3):34-36
矿山企业是用地大户,往往也是占用耕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大户  对矿山企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并由其对占用的耕地进行复垦,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是用 地制度的一项改革。但这一改革还不尽完善,使矿山企业面临诸多新的矛盾  如何完善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土地供应方式,作者的一些设想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9.
奎屯河山前扇形地的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屯河山前扇形地(简称奎屯扇形地)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尘暴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具有特殊的发生规律和表现形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地段性的地质灾害活动进行了分析、评价,初步提出有方向性的躲避和有目标性的抗灾.以及主动控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GPS/LEO掩星观测的变分同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敏  郭鹏 《天文学进展》2006,24(1):27-42
在简单介绍GPS/LEO掩星探测大气的发展历史和科学意义之后,详细阐述了反演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标准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一维变分同化(1DVAR)在反演方法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维变分同化中价值函数的求解,以及各种同化因子;简单介绍了对当前气象学中普遍使用的四维变分同化(4DVAR);重点讨论了各种同化方法,以及使用各种同化因子的优缺点。最后,通过CHAMP卫星的观测实例分析,验证了GPS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NWP)中的作用,以及相对于标准反演法一维变分对气象要素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