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无限水平柱体的总磁异常之解释方法。同传统的异常解释方法(特征点法和积分法)相比较,本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所提出的特征点法和积分法适合于任意磁化水平柱体的总磁异常的解释。这一点对于海上磁法勘探的资料解释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海上磁测通量是测得总磁异常.其次.所提出的特征点法可以用来确定与柱体中心位置相对应的在剖面上的带影点,也就是坐标原点。再者,所提出的特征点法和积分法可用来计算水平柱体中心的深度,而在积分反演中只用到磁异常曲线的一部分。这一点同其他积分法相比,其计算过程比较简单。最后,也作了理论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反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构能给出满意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西部白草塬剖面L1 和S1 记录的古地磁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详细介绍了黄土高原西部白草塬剖面L1和S1的高精度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结果,讨论了白草塬剖面记录古地磁场的特征,从古地磁学角度探讨白草塬剖面黄土沉积的连续性.白草塬剖面黄土沉积物中,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是主要的亚铁磁性矿物,粗粒的碎屑磁铁矿是其天然剩磁和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白草塬剖面L1和S1没有记录任何地磁漂移.其中,L1没有记录Mono Lake或Laschamp地磁漂移的原因可归结于黄土沉积物堆积过程的不连续性和/或粗颗粒载磁矿物的重磁化,但前者是主要原因,而堆积过程的不连续性是导致S1没有记录Blake地磁漂移的主要原因.因此,白草塬剖面的L1和S1分别存在约2000年和 4000~6000年的沉积不连续.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山间盆地早白垩世岩石的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认识天山褶皱带及其南北两侧块体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始新世碰撞前的古构造格局, 揭示该地区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总的运动学特征, 我们在中国西部的吐鲁番山间盆地内开展了系统的白垩纪古地磁研究. 经系统热退磁, 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一具双极性特征的高温剩磁分量. 热退磁特征和岩石磁学结果表明这一高温特征分量主要为赤铁矿所携带. 正的褶皱和倒转检验结果表明此高温特征分量为成岩时或稍后获得的原生剩磁. 与中国西部各块体上所获得的白垩纪古地磁结果相类似, 吐鲁番山间盆地的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相对于稳定的欧亚大陆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倾角偏差. 但磁组构研究表明吐鲁番盆地早白垩世胜金口组砂岩不仅具有较弱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且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高温特征剩磁倾角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由吐鲁番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极与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块的结果及稳定欧亚大陆的古地磁视极移曲线相对比, 发现吐鲁番山间盆地在新生代印度板块的碰撞和持续挤压下相对于其南侧的塔里木地块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 但相对于其北侧的准噶尔地块和欧亚大陆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未来,应该全方位地发展中国的古地磁学.  相似文献   
5.
地磁学使用的虚地磁极(VGP)是在地心偶极磁场假设下计算的,由于地球非偶极磁场的存在,VGP一般不同于真地磁极(RGP).为了定量检验非偶极磁场对VGP的影响,本文利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1900~2000,在全球5°×5°的“虚拟测点”网格上计算了VGP和RGP的位置,并求出两种磁极的经纬度偏差和二者的角距离.结果表明,南极地区VGP与GP的角距离最大,可达26°,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北部最大达到24°和18°,其余地区一般小于15°.VGP对RGP的偏差与地磁场分布有关:在非偶极磁场较弱的地区(如太平洋半球),纬度偏差一般不大(≤10°),但是在主要地磁异常区(如南大西洋和南极地区),VGP对RGP的纬度偏差可达25°.VGP对RGP的经度偏差要比纬度偏差大得多,例如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经度偏差分布在-180°到180°的大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7.
8.
《甘肃地质》1985,(Z1):101-110
中祁连山西段以前没有进行过古地磁的研究工作。我们此次开展专题研究,在十三条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上采集了618块古地磁标本(采样位置参见图0—1),选择切制了其中的194块,共得561块成形标本。其中,4厘米~3的为24块,2厘米~3的为537块。  相似文献   
9.
10.
地磁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海底扩张、大陆漂移、板块学说的建立为标志的地学大革命,给古老的地磁学带来勃勃生机。古地磁研究曾给大陆漂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此后,地磁学科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一、地球磁场、空间物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