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兴林 《地质实验室》1992,8(5):317-318
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由大到小变化,土的状态由流动状态逐渐变为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当土体处于不同状态时,土的强度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等重要工程地质性质将大不相同,因而准确测定土的液、塑限对准确判断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塑性图是由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于1942年首次提出的,该图将阿太量(A·Aeterberg)界限(液限、塑限)应用于土质分类.本文根据塑性图判别理论并应用塑性图,对陕西省特殊土(黄土、三趾马红土、膨胀土等)进行了判别,结果为黄土位于CLY区,三趾马红土和膨胀土位于CHE区,其效果较好,达到了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德欢  颜荣涛  韦昌富  张敏  张芹 《岩土力学》2016,37(12):3529-3536
通过对重塑粉质黏土的液、塑限和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探讨了粉质黏土液限、塑性指数及抗剪强度与不同浓度NaCl孔隙溶液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溶液浓度增加,液限随之减小,塑性指数表现出粉土的性质;不同竖向正应力下的强度随浓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正应力较低时,强度不断减小,而正应力较高时,则强度不断增大,正应力介于二者之间强度则先降后升;内摩擦角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黏聚力先迅速减小后逐渐回升,且均为负值。其性质变化主要是因为扩散双电层、颗粒间作用力以及孔隙比发生了改变。基于Terzaghi的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粉质黏土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测得的负值黏聚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渗透压力对黏聚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黏聚力成为负值。  相似文献   
5.
王晓峰 《吉林地质》2010,29(3):111-114
本文通过对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粉土及粘性土612组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的对比试验数据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间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31,经验关系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析法计算液塑限联合试验测试数据,并将其编制成QBASIC程序上机处理,由此确定出的液限、塑限值较其它方法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7.
液限和塑限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稠度指标.延吉市区内的粘性土的液、塑限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方程为塑限=0.514×液限 1.732.此方程的相关分析结果为相关系数等于0.98;方差分析结果为高度显著,工程实践检验有96%的试样误差在10%的范围内,说明此方程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液限和塑限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稠度指标。延吉市区内的粘性土的液、塑限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其相关方程为:塑限=0.514×液限﹢1.732。此方程的相关分析结果为:相关系数等于0.98;方差分析结果为:高度显著,工程实践检验有96%的试样误差在10%的范围内,说明此方程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菊兰 《广东地质》2012,(1):195-198
对土体的液塑限测试的发展历史、测试原理、测试方法、试验数据处理等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液塑限测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酸污染红土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酸浓度和养护时间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酸污染红土的颗粒组成、比重和界限含水率等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洗盐、加分散剂,酸浓度较低时粉粒含量减小,酸浓度较高时粉粒含量增大;随养护时间延长,浓度较低时粉粒含量减小,浓度较高时粉粒含量先增后减;洗盐后粉粒含量减小,不加分散剂粉粒含量增大。酸污染红土的比重、液塑限与塑性指数随酸浓度的增大和养护时间的延长总体都呈减小的趋势。酸污染红土物理性质的变化可以从酸污染红土所存在的腐蚀、成盐和溶解三个阶段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