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阿尔泰山南缘区域化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大地构造、地层地球化学剖面以及地球物理特征,对该区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单元的划分,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元素组合、控矿因素、成矿类型及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具有两种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只有两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和有两个以上无标度区的高丛集多重分形模式,具有相同成因的元素组合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经检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新疆西天山各地球化学区数据的归纳和研究,计算西天山12种常见成矿元素在各地球化学区的富集系数,提出校正系数公式,并将变异系数进行合理的校正与排序。与实际矿床和矿点结合,验证校正系数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预测元素成矿有利顺序和规律,总结出西天山富集系数与变异系数在成矿中的制约关系。该方法实现了不同成矿元素之间成矿条件的对比,拓宽了地球化学参数的适用性,提高了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为地球化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导向的城市绅士化类型,学区绅士化是指重视教育的中产阶层群体通过高价购买“学区房”实现向名校学区集聚的社会空间过程。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学区绅士化的理论分析,以南京为案例城市,采用兴趣点(POI)、房地产市场、手机用户画像和调查问卷等多源数据,开展绅士化学区识别、绅士化群体与空间特征、绅士化强化机制与固化效应等研究。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南京主城区公办小学学区的绅士化水平进行评价,将218个小学学区根据绅士化程度划分为高度绅士化、较高绅士化、中度绅士化和低度绅士化4种类型。发现高度绅士化学区与单位制度存在紧密关联,学区内聚居着大量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本并且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中产阶层家庭。政策上严格的学区制度、市场化飙升的学区房价和文化域激增的教育焦虑等,不断强化名校教育资源优势及其学区绅士化程度,并将优质教育机会锁定在特定学区空间和较高阶层群体内部。学区绅士化实质上是“学区空间”作为关键驱动要素,推动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相互转换与巩固提升,并实现家庭“社会资本”向下代际转移的过程。这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社会空间重构现象,容易加剧城市内部的贫富分化和阶...  相似文献   
5.
学区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始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最优学区划分算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就近入学为基本原则,以区域学生总体上学距离成本最小化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数量加权距离成本的最优学区划分算法,通过FME软件平台设计程序加以实现,利用模拟数据试验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日本京都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京都市1990年至1997年人口变化持域差异。一般地,城市中心地带人口呈减少趋势,城市外围地带人口呈增长趋势,但是,与城市中心区的一般发展规律相异,位于京都市中心地带、老城区的光德学区,人口社会变化、自然变化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居住环境、适当的住宅类型、相应的居住人群使光德学区具有居住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GIS与线性规划学校最优学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运筹学线性规划方法,在GIS软件支持下进行中小学最优学区划分。以就近入学为目标,依据学校、居民点及道路网络构建最优学区划分的整型规划模型,利用ArcGIS 10软件开发了最优学区划分工具。实验表明,优化模型能获得最优目标,且效率较高,所开发的优化工具使用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9.
2014、2015年教育部接连发文要求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由此公立初小的入学资格与住房紧密挂钩。在此背景下,初小教育资源如何影响住宅价格,并带来怎样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化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论文基于安居客、链家、百度开放平台及问卷访谈等数据,综合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以武汉市武昌区为实证区域,探索学区对住宅价格的真实影响,并尝试从“空间生产”入手,探究学区引发的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研究发现:① 学区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已超过传统区位、建筑、邻里特征等的影响;② 学区房提供了资本由二级循环进入三级循环的便利路径,形成了学区空间生产与社会空间新分层的宏观基础;③ 微观层面,对优质学区的争夺产生了“学区人”和“学区空间”,进而出现学区飞地,对传统城市社会空间产生影响;④ 不同于“单位人”与“社区人”,“学区人”并不主要依靠职业或收入划分,而是因相似的家庭生命周期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10.
优质学区社区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城市社会空间之一,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与分异。基于邻里交往的视角,利用针对南京市银城小学学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优质学区社区的邻里交往特征,据此揭示其社会-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作为典型的名校学区社区,银城小学学区的邻里交往表现出低相识度、浅层次、网络化、低认同度、以教育为中心的特点。(2)透过邻里交往讨论优质学区社区的社会-空间特征:居住和交往空间日益成为物质空壳,交往主体和行为成为没有内容和情感支持的“形式”,流动性加剧又引致社会认同锁定在低水平而难以提升。(3)根本上,优质学区社区的社会-空间凸显分离甚至对立的趋势,不断催生学区社区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