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宁芜北段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8,32(4):263-270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铜矿床基本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前提下,对该区寻找铜矿的前景提出了看法,指出宁芜北段今后寻找铜矿应侧重斑岩型铜矿,提出了皇姑山等地区可作为今后寻找铜矿的重点地段及今后找矿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3,27(1):12-18
以大平山铜矿、天台山黄铁矿矿为例,阐述了该区的矿区、矿床地质及火山机构特征,并从成矿时间、空间及成因三个方面论述了矿床成矿与古火山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詹雅婷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87-1094
为了研究宁芜北段火山岩盆的矿产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本文以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及Pleiades1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目视解译法和多种遥感图像增强技术,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研究区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提取了与预测矿种密切相关的线、环、色、带、块遥感五要素。通过分析遥感五要素矿产地质特征与矿产点分布关系表明,研究区内的铁铜硫金矿床及星罗棋布的矿点大部分位于构造岩浆成矿亚带中,受区内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及其它断裂纵横交叉形成的断裂网格及火山机构控制,大多分布在数条断裂带交汇位置,另有一些分布在断裂带与环形构造的交汇处附近。基于主要的矿点受区内断裂网格及火山机构控制,遥感图像的综合地质信息特征与找矿目标紧密相联,说明了基于遥感图像的综合信息可以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文中探讨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宁芜盆地中段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首先,结合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提取地质体、构造、围岩蚀变三大类证据因子;其次,分析各证据因子与铜矿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认为姑山旋回、娘娘山旋回火山机构控制了本区火山岩型铜矿的空间分布,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与火山岩型铜矿密切相关的龙王山组、姑山组地层,姑山旋回粗面斑岩、娘娘山旋回二长斑岩、NW向构造1.5 km缓冲区、NE向构造1.3 km缓冲区、EW向构造4.5 km缓冲区、硅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作为模型自变量;最后采用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成矿概率计算,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P1、P2、P3、P4,其中P1、P2、P3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娘娘山和姑山火山机构控制,P4为东西向分布,主要受龙王山火山机构控制,在这些预测区中,均存在已发现的铜矿体,说明预测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宁芜陶村磁铁矿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村磁铁矿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盆地中段,矿床地质特征及岩浆构造背景与Kiruna型磷灰石-铁氧化物矿床相似。本文在野外工作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成矿作用。陶村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和脉状磁铁矿,脉状矿石形成稍晚。通过包裹体显微测温获得:磷灰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10~390℃,盐度集中在15%~23%NaCl_(eqv);石英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330~390℃,盐度主要集中在9%~13%NaCl_(eqv),此外还存在部分高盐度原生包裹体。石英的δD为-96‰~-54‰,δ~(18)O_(H2O)除了一个为8.3‰,其余为1.9‰~4.0‰,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有地表水加入。黄铁矿δ~(34)S为4.8‰~9.3‰,平均值为7.4‰,综合中段地区硫同位素资料,认为成矿流体中的硫来自三叠纪膏盐层与岩浆硫的混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陶村成矿作用过程可概括为:岩浆出溶形成的高温含矿气液同化三叠纪膏盐层,带入SO_4~(2-)、Cl~-、Na~+等矿化剂;这种高温气液在岩体内以钠质交代形式富集Fe后,于岩体上部形成浸染状磁铁矿,岩体顶部和边部断裂部位形成(网)脉状磁铁矿。  相似文献   
6.
宁芜地区三个辉长岩的全岩和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京到芜湖有许多辉长岩体分布,如南京蒋庙岩体、高古山岩体、大栏杆岩体,马鞍山阳湖塘岩体,当涂姑山岩体和芜湖市区的辉长岩体等。  相似文献   
7.
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江苏地质》1990,(4):9-14
本文研究了宁芜拉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对其作了系统的测量,结合其它小型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等进行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恢复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宁芜向山式硫铁矿地质及矿床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芜具有高地热场的火山断陷盆地 ,形成于晚侏罗世 ,消亡于晚白垩世。该盆地火山活动形成的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 4个喷发旋回 ,堆积了厚约 2 5 0 0m的陆相中基性酸性碱性火山岩系 ,在晚侏罗世沉积了硬石膏、硫铁矿层。硫铁矿在沉积特征上具有热水沉积的由稀粗转为细密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及喷发角砾岩和硅质岩特征。电子探针所测之黄铁矿中铁的平均含量 4 5 .85 % ,硫的平均含量 5 3 .5 9% ,具有富S特征 ;稀土元素总量平均 2 .2 0× 10 -6 ~ 17.3 9× 10 -6 ,平均为 7.2 9× 10 -6 ,具有明显的负铈异常 (δCe:0 .4 9~ 0 .93 )。硫同位素组成δ34 S常见值为 10‰~ 2 3‰ ,以富重硫为特征。通过对硅质岩、硬石膏岩等常量与微量、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来看 ,均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点 ,热水沉积在向山式高品位优质硫铁矿矿床形成过程中 ,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宁芜火山断陷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个典型的黄铁矿化集中区,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龙王山和大王山旋回火山侵入活动有关,黄铁矿床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和东缘两条基底隆起带上。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以数值分散富重硫为特征,类似于海水硫酸盐高温无机还原作用所形成的硫化物。矿床在空间上与中三叠统膏盐层关系密切,在时间上晚于该层成矿。本文认为,区内黄铁矿在成因上与石膏层有关。岩浆中的Fe~2+作为还原剂将CaSO_4还原为H_2S,为成矿提供丰富的硫源,故原始中间岩浆房相对膏盐层的空间位置,是控制富硫区与贫硫区的关键因素。据此进行矿床的成矿区划,并提出3个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林刚  许德如 《矿床地质》2010,29(3):427-436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Fe-Cu-Au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宁芜、大冶铁矿成矿模式和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按照成矿系列中缺位预测的原则,认为在宁芜盆地南段的深部,岩体具有双层结构特征,进而结合其深部存在着与矿体相关的膏盐层,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之下应存在大冶式铁矿的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宁芜盆地南段"丰"字型成矿模式,并采用多重物探方法重点对姑山铁矿南部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应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